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雨中曲》这部影片

分析角度:1、剧情主题;2、情节线索;3、摄影(构图、色彩、运动等);4、声音(音乐、音响、对白);5、剪辑(节奏等),可以全面评价也可以侧重某一角度

Singin' in the Rain据说是影史上歌舞片的经典之作,片子诞生于1952年,正是其他国家从废墟中重建的时期。
  
  (也许只有美国还可以这么开心的在战后坚信着他们的理想主义,载歌载舞。)
  
  这部片的缘起是米高梅制片亚瑟佛雷(Arthur Freed)想把一些旧歌“再生利用”,于是要求旗下两位编剧把它们串成一个故事,并获得金凯利(Gene Kelly)的同意演出。由于这些旧歌刚好都是在20.30年代,所以他们将背景设定在默片转变成有声片的时期,生动描写了片厂种种妙趣横生的事情。据说还常有人跑来他们的拍片现场,跟他们分享那段时期的记忆.而他们也详实的考证了当时好莱坞明星的穿着打扮和片厂的布景设备。
  
  对于我来说,片中的歌舞有点冗长,让我分心地想起高中时代练啦啦队的队形;那种灰姑娘似的温馨剧情,也常让我觉得男女主角像芭比和肯尼(或是史瑞克2的Prince Charming)。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早期摄影棚拍摄的细节,片中可以看见很多棚内的道具、设备、灯光,也可以瞧见影片的排演、特技演员的动作、配音对嘴和早期收音的方式,有一种‘幕后花絮’的特殊效果,满足了小影迷的好奇心。
  
  Singin' in the Rain,被归类成backstage musical,也就是以剧中剧的方式让观众看到后台的种种。此剧中主角的身分设定为电影主角,所以可以看到电影的制作过程和拍摄效果(特别是声音)。片中轻松的谈论到电影媒体本身的特性和意义,触及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分界(ex:一开始男主角说的话和画面呈现出来的事实不符、用女主角的口中说出对于电影表演的质疑、男主角死党唱的Make me Laugh想为电影的娱乐性辩护等等)。透过电影拍摄的过程来突显出这是一部“有关于电影的电影”。
  
  有人说,‘关于电影的电影’是大师或是作者论导演才会触碰的主题,是严肃的对电影致敬及提问。我不太懂它的定义或是深刻内涵,不过我觉得Singin' in the Rain常很巧妙的处理虚实真假彼此对映的趣味,唱唱跳跳,开开心心。比起蔡明亮的‘不散’、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或是楚浮的‘Day for night’都平易近人多了。
  
  Singin' in the Rain以爱情通俗故事做为第一层糖衣,再加上精采歌舞包装,已经具商业卖点,然而除此之外,又有许多有趣面向和细腻考究,让它可以影史留名,叫好又叫座。
  
  在雨天窝在家里看着漫妙的舞姿听着悦耳的歌声,就像是欣赏迪士尼卡通那样不用提心吊胆,有着理所当然的乐观:邪不胜正、困难终将必克服、离散的也必将团聚、爱情圆满、事业成功。
  
  (此片适合在每一个疲惫的夜里,安抚着现实中的愤世嫉俗,催眠到睡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3
被誉为美国国宝级影片之一。尽管这部电影是用批评的态度来反映好莱坞的面目,但是导演却采取轻松愉快的歌舞表达方式来减低影片的尖锐性。在片中表演的多场舞蹈,从设计到演出都非常出色。片中人物的心境与舞蹈配合妥切,让观众得到集动听歌曲、优美舞蹈于一体的视听享受。除此之外,影片的剧情也相当精彩,导演斯坦利·多南以流畅而有趣的手法介绍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片厂趣闻,使观众从娱乐之中了解电影发展史中的重要阶段。
《雨中曲》是出品的歌舞片,由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执导,吉恩·凯利、黛比·雷诺斯等主演。该片以好莱坞从默片时代过渡到有声片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好莱坞演员唐与合唱队女孩之间的爱情故事。1952年3月27日,影片在美国上映。1989年,该片被美国国家电影登记部收藏于国会图书馆。2006年,该片被美国电影学院选为“25部最伟大音乐电影”第一名 。2007年,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100部最伟大影片”,该片位列第5位 。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