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出自:宋 宋祁《玉楼春·春景》

原诗:

玉楼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释义: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纱。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zhào):船桨,此指船。春意:春天的气象。闹:浓盛。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扩展资料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上阙写初春的风景。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宝元二年(1024年),西北边境战事财政都吃紧的情况下,宋祁写下了关于“三冗三费”(“三冗三费”,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费是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的上疏,直言朝庭应该精兵简政,节约财政。在皇佑年间,他连续上书直陈巩固边防的策略,著《御戎论》七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8

意思是: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玉楼春·春景

宋代: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扩展资料:

简评

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风和日丽,水波不兴。春日载阳,天气渐暖。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

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意思: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玉楼春·春景

【作者】宋祁 【朝代】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词的上片写景。春光明媚,湖水荡漾,杨柳如烟,杏花盛开。首句泛写春意,一个“觉”字告诉我们]词中描写的景象既是客观自然的,又是主观心理的。因此,在下三句的实写中,自然景物被拟人化了、心理化了,于是湖水、晓寒、红杏这些自然之物就有了“迎”、“轻”、“闹”的种种情状,从而赋予他们鲜活的生命状态。

词人主观心理的因素赋予景物以灵魂,使自然生气灌注。这种主观心理就是强烈跃动的生命意识。正是在生命意识的观照下,自然景物才那样亲切动人生机勃勃。从首句的“渐”字,可见词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关注之情何等急切,所以春天一旦来了,就迅速感受到了并打上了词浓重的主观色彩。

中国文化和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主体生命与客观外物有着某种同构对应的关系这种思想也影响了词人,他之所以如此关注春天,是因为春天的莲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契合生命。而春为四季之首,代表了时序的轮回,但生命却不可轮回。“春意闹”透出的是词人内在生命的骚动,大好春光,激起词人内心深处的焦灼感和紧迫感,淡淡的哀愁如同“绿杨烟外”的晓寒悄悄袭上心头,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下片,词人面对着一同冶游的人不禁感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何必吝惜金钱换来片刻的欢愉呢?我要举杯为你们挽留斜阳,还是在花丛中多逗留些光景吧。良辰美景激起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对人命的深沉喟叹,满怀怅然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里词人的生命意识借着强烈的抒情表露无遗,笼罩着一层悲凉伤感的色彩。如果说上片生命意识寓于写景之中,将其象征化、间接化,那么下片就是生命意识的直接渲泄,将其具体化、直接化了。

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浓重的生命的悲剧意识,它是时代精神和时代心理的一种折射。它既有作为生物的人对生命不能永恒的恐惧,也有作为社会的人对社会危机的忧虑,以及作为封建士大夫对政治危机的忧患,这种复杂心态,是当时时代使然。

在词中,词人的生命意识通过时间意识来表现。春天逝去不会再来,“斜阳”落下还会升起,而“浮生”只能随时间之消逝,不可逆转,对时间的焦虑,正反映了词人对生命和人生的眷恋与执著。我们透过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就会发现,在表面颓废消极的感慨背后,深藏着的是对生命和人生的加倍欲求、加倍珍惜和加倍留恋,读着它,非但不会意气消沉,相反会激发人们对生命和人生加倍地肯定和热爱。这不能不说是此词千古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简介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

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历官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份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4

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来源:《玉楼春·春景》;

    作者:宋祁 ;

    朝代:宋;

    原文: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译文: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1-16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解读】
词的上片,作者写道:东城外面的景色,越来越美。湖面上棉纱一样的波浪,负载着游船,承载着游客的欢乐。绿杨翠柳,茂密如烟,春深了,只有早上,尚余轻寒。红杏枝头,蜂飞蝶舞,春意盎然。

下片作者感叹道: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啊!愿拿千金换一笑。其实作者看得很透,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带不走,只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灵,才能伴人终生。所以作者注重当下的感受:他端起斟满的酒杯,邀请夕阳,劝夕阳同干一杯。希望金色的晚照,能够在美丽的花丛中多停留一会儿!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

仅从“红杏枝头”取意,确实是“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的画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