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行”念“xing”还是“hang”?

如题所述

读:[ xìng]

释义:(旧读xìng)足以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言~|品~|德~|操~|罪~。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处:《劝学》荀子,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原文:

《劝学》

作者:荀子 (先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 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为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县)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曾两次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担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与其弟子撰成《荀子》一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