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走太平桥的由来

如题所述

全椒走太平桥的由来是根据《全椒县志》推断来的。

文人传说是据明、清《全椒县志》中关于南山烟墩的记载推演的。古代在军事要津五里、十里设烟墩以预警。全椒为通庐、滁要道,南山上有一烟墩,叫笔峰,形状很小。明永乐初年,有一术士提出,如把笔峰加高,则可多出举子(举人)。县学教谕吴颖就带领一班秀才负畚筑土。

恰巧有位在全椒卫所屯田的总旗(低职武官)经过这里,见秀才做此无名之役,不禁出言相问。由于总旗出言唐突,将问话变成斥责:你们这些秀才,不好好读书,做此无名之役干啥?因此激怒了众人。秀才历来看不起武夫,于是众人又是怒骂,又是吐唾沫,又是扔土块,将总旗弄得灰头土脸。

总旗回到南京后,心有余恨,通过同乡湖南籍御史向永乐帝禀告全椒人欲造反,在堆山峰,要出“主人”。湖南话“举”、“主”不分,总旗把“全椒出举子”误听为“全椒出主子”,主子就是皇帝。时永乐帝刚把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夺来,天下人心尚未臣服,正是心病。

皇帝听后怒不可遏,于是派大军前来血洗全椒。大军行至浦口,长江三日大风大浪,不能过江。此时滁州籍的都御史陈瑛,果断站出来,向皇帝禀告:椒人素来淳良,断不会造反,愿以身家性命作担保。于是永乐帝先派密使潜至全椒,秘密打探。

密使见全椒市肆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谋逆迹象。又来到笔峰尖,掘得赤符一枚,上有丹书“前有笔峰尖,后有腰带水,此地必出举人”之语句。密使将赤符带回南京,永乐帝一看,方才释怀。于是大军撤回,上书诬告的御史遭流放,总旗被诛杀,全椒终于得以免除不白之冤。

全椒“走太平桥”的介绍

在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吴敬梓的故乡——滁州市全椒县,有一亘古至今的第一大民俗习惯: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城内万人空巷,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凌晨到子夜,数十万人争相到县城东门外的太平桥上走一趟,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以此祈祷一年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袪病、平平安安。

现场人山人海,蔚为壮观,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全椒独有、中华唯一的传统民俗“正月十六走太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