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哪些共性特点?(1500字左右)

如题所述

一、电子政务的全球趋势1.“以公众为中心”是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共同特点 研究发达国家电子政务的规划、报告可以清楚看到“以公众为中心”是其制定电子政务战略的重要出发点,美国2002年电子政务战略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电子政务三原则:1) 以公民为中心,而不是以官僚机构为中心;2) 以结果为导向,大大改善为公民服务的质量;3) 以市场为基础,积极推动创新。 报告指出:“过去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做法已经制约政府生产力的提高,限制为公民服务的能力”,必须代之“以公民为中心”的新模式。 英国2000年PIU报告《21世纪政务》以及联合国2002年报告《从全球角度检视电子政务》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充分显示出电子政务越成功的国家也就是对公众服务越重视的国家。2.国内电子政务观念的反差 中国当前多数电子政务的项目还是放在提高政府的监管职能上,公众服务项目并未摆在重要位置,更没有提出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观念。“十五”初期中国政府对电子政务的态度清楚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电子政务效果的期望,人们对电子政务的理解和期望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形势。我们应当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中国有着与发达国家十分不同的重点?3.中国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一个口号的提出离不开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国政务信息化的基础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口号出现之前已经完成政府办公自动化的改造,政府部门的内部业务管理已经在普遍利用信息技术,当互联网技术出现时其改进的重点很容易转向外部联系的优化,关注G2C、G2B的业务,关注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但是“十五”初期的中国完全不具备这样的基础,中国推行电子政务首先要有一个补课期。 “十五”初期电子政务强调监管的改进还有一个原因是政府财政的管理体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管理权限上有着分工,财政上分灶吃饭。直接面向公众、面向企业的服务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中央经费主要支持按条条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文件列支的项目主要是条条的项目,电子政务是从中央部委项目开始的,早期精力主要用于监管的改善是必要的。随着电子政务向地方政府的推进,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影响中国电子政务以公众为中心的原因除了首先要完成信息技术补课(办公自动化补课)外,还有经济、国家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二、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观缘何逐渐为人们重视1.电子政务越向基层延伸,以公众为中心就越受重视 随着电子政务的日渐深入,以下一些新变化使更多的人考虑“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1) 电子政务向地方推进,地方政府面对着更多的为公众直接服务的责任;2) 电子政务项目由以条条为主,逐渐转为以块块为主,更多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压力;3) 电子政务越深入基层,会越来越多地面向公众服务的实际问题。 地方基层的工作更加面对公众,会比条条管理部门更多关注公众服务。2.地区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地方政府服务意识提升 这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越好,一方面是教育宣传的影响,更重要一方面是地区经济竞争的推动。改进政府的服务才能提升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提升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已成为加快地区持续发展的关键。正是这种地区竞争的压力在推动着地方政府提升服务意识,在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的较快的地区,政府的服务意识改进十分明显。3.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推动中国改善政府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世界经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大量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国际合作越多的地区也是政府服务意识越强的地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首先在这些地方引起了政府与社会更多的重视。
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呼唤着政府的改革 二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的国力有了巨大提升,人均GDP接近1500美元,然而过分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的代价迫使中国经济一定要尽快地转变增长方式。由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量物资消耗的粗放经济转向主要依赖人力智慧资源的知识型经济,需要政府及时地进行职能改革。以监管为主的政府无法有效地调动人力智慧资源,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才能使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推动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1.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政府退出对企业经济的直接干预 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求政府退出市场经营,专注于市场秩序的维护与公共品的提供。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正是政府对企业经营干预越少的地区,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越好的地区。2.服务型政府提升地区的产业聚集能力 按照迈克尔�6�1波特的地区竞争力理论,形成产业集群是使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吸引相关的企业聚集、市场聚集、人力聚集将成为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一地区如何才能对企业、投资、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政府的服务是先决条件。3.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新的问题是如何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的不满与对立,建立和谐的社会,使经济能够更持续稳定的发展。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社会的公众服务,让更多的人来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红利。公共服务越完善社会也越稳定,经济也才会有更好的增长。4.经济发展和以人为本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正在加快由要素资源导向、投资导向转向创新导向的阶段。创新导向阶段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的知识、智慧、创造力资源,为了调动人才资源政府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政策,政府必须要尽快地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政策上来,提升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已成为新的地区竞争的焦点问题。
四、为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政府做哪些改进?1.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机制的改进 目前电子政务项目的管理模式是由政府某部门提出项目申请,该部门组织编写可行性方案由政府审批并由该部门执行,项目审查也由该部门提出报告,整个过程都在政府内部完成,这就很难建立对项目的硬约束。由政府立项、政府审批及政府执行的做法,显然缺乏外部的监督,很容易造成电子政务项目的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国内电子政务项目的寿命通常不超过一届任期,下届执政伊始即开建自己的电子政务新项目,新任领导愿意建自己的新业绩而不愿去为前任项目收尾,造成电子政务建设的极大浪费。建议停止政府自己立项自己审批的制度,重大的电子政务项目交由人大立项、完成可行性报告审查之后再交由政府执行,可以有效抑制电子政务建设的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2.对电子政务业绩责任长期跟踪并对社会公示 电子政务是一个长效项目,成功的电子政务不仅需要技术开发的成功,还需要在长久持续的运行中不断改进。电子政务效益的长期性与干部的短任期制相互冲突,导致干部注重短期效益,注重人事部门评价而不是电子政务的真正业绩。 建议电子政务的主管负责的年限要尽量长些,不要频繁更换,以促进负责人的长远打算。对干部的审查、考核要做更长时间的跟踪并做长时间的公示,便于追究电子政务失败的历史责任。通过电子政务项目全程向社会公示,改善社会监督的有效性、长期性。项目评审专家必须拿出独立的评审意见, 在网上向社会公示并且长期存档,促使专家对自己的表态长期负责。3.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项目效益的评测方法 电子政务项目必须要以明确的应用结果为导向,建立对该项目结果目标的有效测量是保证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的关键,我们不能以某种通用的效益评测方法来代替每一专门项目特定的测量办法,未能明确提出效果检测办法的项目都是不可靠的项目。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评价社会效益,即使无法以统一数量来计量社会效益也应设计出具体的观测方法如满意率调查、使用率调查或其它相对稳定、客观的效果测量办法,防止以抽象的社会效益的大帽子来掩盖工作中的无效率行为。4.加强统一价值观的宣传,让社会各方面形成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共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需要全社会对于电子政务的社会效益有相对一致的价值观,需要立项机构、审批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及社会舆论有共同的目标,需要有大致相同的尺度来促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的,没有认真地教育与宣传很难形成和谐社会的共识,很难实现对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项目的社会效益的理解。政府的改革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政府不能急于去做公众未能理解的好事情。
五、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及对政府改革的推动1.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常见内容1)做好应用导向政府网站 由部门导向转为应用导向需要做很多工作,不仅要在结构进行调整,而且要对业务进行梳理和调整,网站管理要与各业务部门要有很好的自动化连接,防止网站信息与部门业务的不一致。应用导向政府网站非常重要,是以公众为中心的开始。2)实现政务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3)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服务 通过网络进行服务只是一种服务渠道,更重要的是服务工作本身的质量,这不是仅靠电子政务就能做好的,需要政府多方面努力。很多工作应与条条管理结合起来做,如社会保障系统,条条已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4) 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的网上审批2.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怎样推动政府改革1)促进政府透明化 政府的透明化会极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有利于取得公众的理解与配合,降低政府工作的行政成本,有利于社会的和谐。2)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 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反复宣传为公众服务的价值观,反复强调从公众的需求出发,反复强调用公众收到的实际效果来检验电子政务项目的绩效。这一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实践的过程相当于一个有效的政府职能转变观念的培训,有效地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3)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公众对政府的关注,为更多的公众创造了解政府、监督政府的渠道,大大增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能力。同时,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业务将更多的政府服务工作表现在网上,政府的作为显示在网上被逐一记录并被明示,这就为公众对政府监督提供了更大的方便。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动着社会的民主化,促进公众参政、议政,促进社会公民政治上的成熟也推动着政府改革进程的加快。
六、实事求是制造符合本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政策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否以公众为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任选的菜单,它需要认真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电子政务的政策要受地区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财政的制约、与企业和市场经济环境成熟度密切相关,与地方政府信息化基础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区公众关注的问题也大不一样,电子政务的工作必须要选择在当前条件下最有效益的事情而不是照抄外地的成功经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定要谨慎研究发达地区的经验而不能照搬,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地区成本效益关系大不一样。电子政务对未来地区发展的贡献应有一个合理的期望,不可过高。一定要对电子政务的项目精选又精选,要将目标效果想得非常清楚才做,不见兔子不撒鹰。2.电子政务的成功需要长时间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必须要有耐心。 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并不存在捷径。信息化的建设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工程,知识的积累是跳不过去的,需要不停地在各种细节的问题上改进、改进再改进。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地区实情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现在正是各地区制定“十一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时期,讨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并非要求所有地区都按同一模式来行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趋势更多适用于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产业经济已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推动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有着更现实的需求,但这种方向是否适合于欠发达地区还值得研究。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不要指望推出整齐划一的电子政务政策就会一举解决问题,政府信息化也应当有不同的模式,每个地区都有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要做,电子政务在各地区的工作安排中早一点、晚一点并不要紧,关键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政策才是最有利于发展的政策。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5
电子政务五年发展回顾及其趋势研究  暨2008年中国优秀政府网站推荐活动结果正式发布  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组织的电子政务五年发展回顾及其趋势研究暨2008年中国优秀政府网站推荐活动结果日前正式发布。  电子政务五年发展回顾及其趋势研究主要从世界电子政务五年发展轨迹、中国电子政务五年发展情况和未来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几个方面展开,结合2004至2008年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评测分析,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各个阶段的发展特色和经验教训,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判断。  通过研究发现,最近5年来,世界电子政务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电子政务发展与行政改革相结合、电子政务战略规划不断推陈出新、大力推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网站从政务信息型转变为服务型、持续关注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安全等特点。  在此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得到各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发展迅速,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应用成为驱动,各级政府开始从基础建设转向应用;标准规范先行,重视总体规划对电子政务建设引导;建设门户网站,逐步加大各级政府网站的服务力度;投资回归理性,国产软硬件在电子政务中广泛使用;推进信息公开,将电子政务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结合;重视安全问题,电子政务建设更加关注信息安全;紧抓金字工程,电子政务建设取得全方位的成效;进行试点示范,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特点。  研究报告还概括出,未来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趋势将体现在缩小电子政务数字鸿沟、统一规划促进机构调整、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持续关注电子政务应用、技术推动转向结构调整、电子政务从务虚向务实和绩效评估备受世界关注等方面。  根据电子政务五年发展回顾及其趋势研究的结论,电子情报所今年大幅度调整了全国政务网站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原由电子情报所下属计世资讯于2002年开始实施电子政务网站评测的基础上,今年将政府网站评估工作的主要定位放在分析研究上,不再对评估对象进行简单地排名,而是在基于各项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级电子政务网站的特色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出相关特色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和颁发2008年度“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信息公开领先奖”及“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共三大类奖项,达到推广和鼓励先进经验和分享优秀成果,进而促进政府网站发展的目的。  本次推荐活动测评政府网站包括有部委57个、省级32个、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32个、地市296个、直辖市所辖区县96个、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县179个、抽样县级318个共七类1010个政府门户网站。推荐评估采用的指标体系在原由计世资讯和北京大学共同研究制定的PIT-EEE体系基础上,基于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的新需求和新特点,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完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