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告诉我明朝靖康之役的详细故事?

如题所述

靖康之役”在真定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奸佞当道,民不聊生,金并趁机向南进犯,入主中原。石家庄一带,当时为真定辖地,是双方开始时争夺的主要战场
真定即为现在的正定县所在地,为当时一兵家重镇,滹沱河是通往南方的天然屏障,赵陵所在地是真定通往井陉古关口的必经之地。井陉古关口杂爱当时是十分重要的要塞,当年韩信的“背水之战”就在此地。金兵几次攻打真定,进井陉要塞都是通过赵陵这里。想当年,这里经常是兵马隆隆,硝烟滚滚;驿道两边也是白骨累累。
当时滹沱河的守将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爱国名将韩世忠,他带兵就屯于离赵陵不远的滹沱河南岸。当时真定守将李邈因不敌金兵的野蛮攻势,而失守城池,最后进行巷战,最后将士全部阵亡。韩世忠得知后,悲愤欲绝,发誓为真定将士报仇。他率领部队先做战略后退,至赵州(今赵县)与那里的守将王渊合兵,共抗金兵。战事一直拖到入冬,韩世忠在不利战局下果断偷袭敌营,获得成功,杀退进兵,夺回真定,激发了当时滹沱河两岸军民抗击金兵的斗志。
后来由于宋朝廷的腐败,石市这一代不久又被金兵占领,后来当地人们自发抗今,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靖康之役”的结果,使滹沱河这一代成了拉锯站的主战场。几年下来,这里的村落居民逃亡的逃亡,死亡的死亡。据当时的《真定县志》记载,这一代人口仅剩战争前的十之三四。后来战争结束后,朝廷因这里人口稀少,大部分良田被荒芜,所以开始了当地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把山东、山西等当时受战争影响小、人口稠密的人口强行迁移到这里(后来在明朝朱棣和朱允文争夺皇位,也是以这里为主战场,历经四年,死人无数,遂又进行了第二次人口大迁移)。当时赵陵铺隶属真定管辖,据推测现在的人口中也有不少当时移民的后裔。

岳飞的那首《满江红》和这段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录如下: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亟,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臣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7
“靖康之役”

北宋的末代两个皇帝被金国俘虏的历史事件,史称靖康之难或靖康之役
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这一年,北宋帝国覆灭,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东路军进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次年三月,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楚帝,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役”、“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真定管辖,据推测现在的人口中也有不少当时移民的后裔。

靖难之役
中国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藩王中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向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发起的争夺皇位的战争。至建文四年朱棣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

因朱元璋在位时,恐权臣篡权,在《皇明祖训》中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说法,朱棣便以此为理由,指建文帝身边有奸臣,须加诛讨,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因此,历史上常称这场朱明皇室内部的夺权战争为“靖难之役”。

相同点:
都是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国都被敌人攻破。

不同点:
1、起因:
靖康之难(役)原因在于宋朝一直以来重文轻武
靖难之役原因在于朱元璋生性猜疑残忍和他打天下的人基本上全部给他杀光,朱元璋在位由于文字狱杀的人达10万多人。导致难之役时朝廷无将可派,无臣可用,人都给他杀完了。
2、过程:
靖康之难(役)来自外患
靖难之役来自内乱
3、结果:
北宋灭亡
明朝不过换了一个人当皇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