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地名的历史来源

如题所述

1. 汾阳的历史来源
汾阳位于山西省,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具有悠久的历史。周朝时为古兹国,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属赵。公元前247年,地入秦,属太原郡。汉朝时期,汾阳成为并州西河郡的所在地。公元221年,置并州西河郡于兹。三国时期,魏黄初二年,改置为并州西河郡。西晋咸宁三年,陈王司马炎改封西河王,郡改为国,县易名隰城。公元435年至440年,改隰城为什星军。公元484年,复名隰城,设置西河郡,隶属汾州。公元526年,汾州移治隰城,仍领西河郡。公元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公元758年,复名汾州,治所未变。公元766年,县名改称西河,历经五代、宋、元,汾州治所在县城未变。在此期间,宋置汾阳军于县。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汾州为直隶州,州治仍设西河,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1595年,升州为府,依郭设汾阳县。又置冀南道、府、道治均驻县城。此前,县名虽未以汾阳冠名,而俗称汾阳为县别名,盖以县城居汾水之阳故。1666年,清康熙五年,冀南道并入冀宁道,府县隶属。1912年,废府,1919年废道。1949年,山西省人民 *** 成立,设汾阳专区,行署驻县。1951年,撤销汾阳专区,隶属榆次(晋中)专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2004年,汾阳市成为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汾阳有2000多年的历史。
2. 汾阳有关历史知识民间风俗
汾阳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其中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为府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置,汾阳城区一直为晋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原汾州城是罕见的“五座连城”,由主城和东西南北四关城拱卫而成。四关城墙虽不及主城,但也高大厚实,甚至不少有包砖。这种独特城垣的形成主要因其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地位,使主城内王府、庙宇、寺观等占了大部分空间,越发增加的居民不得已在城外开辟生活区,久之形成了东南西北四个聚居区域。几百年来,汾阳城一直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府城,王府、书舍、庙堂、达贵、富商遍地。明清汾州府城的基础,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汾州知州朱赟修筑的城垣,当时规模 “周九里十三步,崇三丈二尺”,即周长4522米,高10.7米,当时仅仅是土城垣,尚未包砖。城内原有西府街、府学街、太和桥街等9街和养济巷、豆腐巷等18巷,有钟楼、鼓楼、文庙、永和王府、庆成王府等古建,历史、战乱、天灾、人祸,风雨飘摇了600多年的古城如今仅剩一些遗迹可循。
汾州城历来被称作“四阳城”,因四面皆可有阳光得名。与中国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与子午线成约33°夹角,采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称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称之。所以汾阳市区大部分街道及房屋方向与地理方向有偏差。
汾州府城城门名称及城楼匾额:
东门:景和门,城楼匾额:汾水环流
西门:静宁门,城楼匾额:盘峰耸翠
北门:永泰门,城楼匾额:锁钥雄镇
南门:来薰门,城楼匾额:秦晋通衢
汾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文物大市。截至2014年6月,汾阳市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汾州地秧歌、汾酒制作工艺。此外,杏花村镇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杏花村汾酒老作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汾阳市区还保留西北(二府街历史文化街区)和东南(武家巷历史文化街区)两处历史文化街区,明清风貌善存。
汾阳市有古生物化石遗址、新石器遗址和70多处文化古迹。有明代南薰楼、国内砖塔第一高塔文峰塔、金代建筑太符观、富神话色彩的马刨神泉、贴金壁画的圣母庙、保护完好自然景观有三十里桃花洞、金锁关等。
汾阳市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级别公布批次类别文物名称年代地址备注国家级第五批(2001年) 古建筑太符观金至清杏花村镇上庙村省级第一批第六批(2006年) 古建筑汾阳五岳庙元至清三泉镇北榆苑村省级第三批文峰塔明至清文峰街道建昌社区省级第三批杏花村汾酒作坊清杏花村镇东堡村省级第四批第七批(2013年) 古墓葬东龙观墓群宋、金、元阳城乡东龙观村-古建筑柏草坡龙天土地庙元至民国峪道河镇柏草坡村-省级第二批(1986年) 古遗址杏花村遗址新石器杏花村镇东堡村-峪道河遗址新石器峪道河镇-北垣底遗址新石器栗家庄乡北垣底村-古建筑后土圣母庙明栗家庄乡田村-第三批(1996年) 古墓葬狄青墓宋峪道河镇刘村-古建筑关帝庙明市区庙前街-第四批(2004年) 古建筑虞城五岳庙金阳城乡虞城村-法云寺元三泉镇平陆村-堡城寺龙王庙元峪道河镇堡城寺村-峪口圣母庙元峪道河镇峪口村-齐圣广佑文庙元三泉镇义丰北村-报恩寺元、明市区卫巷街-禅定寺元、明、清阳城乡普会村-近现代汾阳铭义中学1915年市区英雄路-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山西文物网
“汾阳地秧歌”是流传在山西省汾阳市一带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广场性民间歌舞艺术,因相邻的孝义市也有部分地区遗存,民间统称为“汾孝地秧歌”或 “汾孝秧歌”,是当地社火、 *** 、迎送、庆祝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形式,分为以舞蹈为主的“武场地秧歌”和以演唱为主的“文场地秧歌”。汾阳地秧歌先后参加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深圳中华大庙会民间艺术精品展演并获得大奖。在山西现有的三十多种秧歌中,汾阳地秧歌有着非常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演员角色造型鲜明,表演套路非常丰富、舞蹈动作花样纷呈、道具双用音韵和谐。2008年汾阳地秧歌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汾阳地名的来历与历史名人、平遥古城的来历和调查、地名的来历等相关内容在原文中也有提及,但此处不再一一概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