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为什么要造反

有人造反是为了皇位,有人造反是为了开国功臣的身份和荣誉地位。那姚广孝为什么要造反 难道只是一句因为造反而造反么?

一、他是个聪明人,像他这样的智谋之人,如果过于放肆,朱棣是一定容不下他的。功高震主这句话始终被他牢牢的记在心里。

二、他与其他人不同,他造反的目的就是造反。朱棣造反是为了皇位,他手下的大将们造反是为了开国功臣的身份和荣誉地位。姚广孝造反就是为了造反。他的眼光从来就没有被金钱权位牵制过,他有着更高的目标。道衍是一颗子弹,四十年的坎坷经历就是火 药,他的权谋手段就是弹头,而朱棣对他而言只是引线,这颗子弹射向谁其实并不重要,能被发射出去就是他所有的愿望。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暗,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 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永乐十六年(1418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顾炎武:"少师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而不能行其说者,少师当道德一,风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哀道微,邪说之作之时也。"

李贽:"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姚广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0
感觉能查到的大部分说法都跟下面俩回答雷同!都说道衍和尚一心想造反,好杀戮,为了成就功名发挥自己一生所学啥的……然后怕问罪功高盖主才什么都不要……我倒是觉得,这个和尚既没有啥远大抱负也不是什么子弹,阴谋家……我感觉他一生就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是他的本意,也就是追求所有能接触到的知识,第二件就是尽他所能帮了一个很好学总是来问他的信徒……造反不过是他为这个信徒出的一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险招,并且用自己所有的学识告诉他这条路怎么走才有成功的可能……并非他本人的愿望……他只是在实现朱棣的愿望……我觉得他悟的很彻底,既不是佛,也不是道,而是他自己的天道……他对世界的认识不拘泥于佛道伦理儒家,他对于名利权色是真的看淡的,他修的是自己的道!而这条道,不知道有多少信徒,不过最虔诚的肯定是朱棣,于是他对这个最虔诚的信徒的回报就是当这个信徒跟他许愿时候,他就还愿而已!包括宰相之位,对于赏赐他是拒绝的,但是对于请愿,他则接受了……
PS:朱棣许的愿应该不是获得皇位,而是在朱允炆那种大肆削藩情况下,他如何一劳永逸的保自身保家宅的办法而已……考虑当时朱棣十几岁就被封边关,朝中、民心、甚至可能跟其他兄弟关系都不如朱允炆亲近的情况下~造反虽然表面看来很危险而且几乎没可能成功,但是除此之外,其实真的没有别的万全之策……其他应对方式最终都不过是解一时之困不可长久的计谋!而史说朱允炆言不可杀皇叔的蠢话,实际上并非完全蠢到家的决定。实际上朱允炆短期的削藩导致或死或流放,实际上反对声音肯定是很大的,内部朝政肯定也不稳,朱允炆自己也怕再惹非议,加上明朝大将几乎消耗殆尽,而他只要活着就是对蒙古的震慑,所以即使造反不成功,被捕后不死的可能性其实也是很大的!最坏的结果其实并不比束手待毙差多少~而成功的话,估计他们一开始都没想到能这么成功,稍微有点成功也能阻止削藩的脚步,也就有了回旋余地。所以虽然危险,但是的确是合情合理而且很好的一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姚广孝,元末明初政治家、僧人。出家后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明初,因其故友多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杀,对洪武朝政治怀有强烈不满。 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夺位信心。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1-27
要说因为造反而造反不免说的有些偏激 但他造反确实不为利也不为官位 想知道这个答案 要先说说姚广孝的一些经历 正如史书写的那样 姚广孝确实精通于儒释道三家之学 按我们现在来看 他应该会有个好前程 但是问题在于当时的科举内容与他所学毫无关系 如果不是朱棣的出现 道衍他可能一辈子是个和尚了 现在看来 姚广孝造反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 他造反的目的很纯粹 可以概述为一句话 为了不负平生所学 他不像朱棣和他的高级将领一样 想通过造反获得利益甚至皇位 无论是朱棣还是这次的靖难之役 都不过是他施展平生所学的一块垫脚石。
第4个回答  2017-06-20
为了造反而造反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