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每年都有多少工资

如题所述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
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
从白居易的诗里可以大约了解到唐朝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
王安石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根据史料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工资),总共是21878贯。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东晋陶渊明辞去了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彭泽县县令。按照《晋百官注》记载,当时县令的年薪是四百斛,按月发放,每月米十五斛,钱二千五。十五斛米除以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无论怎么讲,这份收入不算是太低。
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时,所有财产只剩下一所透风漏雨的“桄榔庵”,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于是写信向友人发牢骚,说朝廷还欠他三年的俸钱共两百贯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也有一百五十贯。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天性乐观的苏大学士,这时也苦恼得像被欠薪的民工。
老板追逐利润,不要工资。其实也不是,就像一家大企业,董事长除了分红,还有薪水;一个皇帝则除了威权,还有“好用”。“好用”就是皇帝的工资。以北宋为例,自太宗赵光义以降,几乎每个皇帝都有1200贯的“好用”,而且每月如是,相当于月薪。
与此相仿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他借“晒薪”来表达自己鞠躬尽瘁、精忠报国之志。他晚年时在《自表后主》中写道:“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根据陈洪谟的《继世纪闻》记载:刘瑾被抄出的家产,有黄金1205.78万两(按最新国际黄金牌价每克306元计算达1153.24亿元);白银2.59亿两(按最新国际白银牌价每克6.5元计算达526.5亿元)。总计:1679.74亿元。
和珅(1750—1799),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其事迹不再赘述,和珅贪污的总额约是9万万两白银,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
梁冀(?—159),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顺帝时任大将军,专断朝政近
20年。聚敛财富,大肆搜刮,并向求官者收取贿赂。建私家林苑,方圆近千里。桓帝治其罪,被迫自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4
古代官员的工资--清朝篇

近年来,公务员的工资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诸如北京等大城市提出的“三、五、八、一”制度,部分相关人员提出的所谓“高薪养廉”提案,等等。虽然目前各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正式收入)不一,但大家存在一个共识——公务员属于高收入阶层。那么在古代,各级官员的工资(俸禄)是多少呢?与现在相比是高还是低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将按朝代顺序对各级官员的工资进行介绍。关于各级官员相应现在的级别,可参见本博客文章——《古今官职比较》。

清朝官员的俸禄分为俸银与禄米两种,每年春秋两季发给。由于官员的年俸并不高,难以维持其庞大的家族开销,所以还存在所谓的养廉银制度,其中京官的养廉银由国库支出,一般很少,主要要年俸,而外官的养廉银则要远高于其工资。另外清朝领取俸禄的人员大体可分为3类——文官、武官和皇族宗室(即王爷、公主等人)。根据本博客前文——《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清朝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75元左右,清代一斛米约为现在200斤,现在的米价大约为1.8元/斤,据此本文进一步计算了各级年俸相当于现在的工资水平。下面就请诸公欣赏。
(注:每品级均包含哪些官职,以及这些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可参见博文《明朝官职列表》和《古今官职对比》)

(一)文官 年俸
禄米 养廉银 收入(元/年)

一品
180两 180斛 16000两(总督) 290万

二品
155两 155斛 13000两(巡抚) 236万

三品
130两 130斛 6000两(按察史) 112万

四品
105两 105斛 3700两(道员) 70万

五品
80两 80斛 2400两(从四品知府) 46万

六品
60两 60斛 1250两(从五品知州) 25万

七品
45两 45斛 1200两(知县) 23万

八品 40两 40斛 2万1千

九品 33两1.14钱 33斛1.14斗 1万8千

未入流
31两5钱 31斛5斗 1万1千

评:从工资来看,相当于现在县长年收入23万,市长年收入46万,省长年收入236万。与目前我国各级干部的实际收入(正当收入)应当差不多。但这里面已经包含了养廉银,所以目前再提“高薪养廉”似乎不太合适了。

(二)武官
年俸 蔬菜烛炭银 灯红纸张银 养廉银(内地) 收入(元/年)

一品
609两 180两 200两(提督) 2000两 52.3万

二品
599两 140两 160两(总兵) 1500两 42.0万

三品
243两 48两 38两(参将) 500两 14.5万

四品
141两 18两 24两(都司) 260两 7.8万

五品
90两 12两 12两(守备) 200两 5.5万

六品
49两 (千总) 120两 3.0万

七品
36两 (把总) 90两 2.2万

八品
40两 7千

九品
33.114两 5千8百

评:与文官相比,武官的收入要逊色得多了,相当于现在团长年收入2万,师长7.8万,军长42万,集团军司令52万。本文对军队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现在具体收入如何还无法比较。

(三)皇族宗亲

清朝皇室成员的爵位大致分10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另外一种排列依次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这些爵位每传一代降一级,比如某亲王,传到儿子应赐爵某郡王,到孙子为某贝勒,依次降低,但最多降4级,也就是说亲王的子孙降爵位到镇国公后,就不再降低,一直为镇国公;而郡王子孙最低到辅国公;依此类推。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朝廷特批,例如钦赐“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他的子孙将永远保持亲王的爵位。

宗亲 年俸
禄米 收入(元/年)

亲王
10000两 10000斛 535万

郡王
5000两 5000斛 268万

贝勒
2500两 2500斛 134万

贝子
1300两 1300斛 70万

镇国公
700两 700斛 37万

辅国公 500两
500斛 27万

镇国将军 410两
410斛 22万

辅国将军 310两
310斛 17万

奉国将军 210两
210斛 11万

奉恩将军 110两
110斛 6万

评:皇室子弟,社会蛀虫!!

古代官员的工资--明朝篇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
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大多数官员不得不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

品级 月俸(米)
月收入(元) 具体官员

正一品 87石
11087 太师太傅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从一品 72石
9175 少师少傅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正二品 61石
7773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正留守都指挥使
袭封衍行公
从二品
48石 6117 布政使都指挥同知
正三品 35石 4460 太子宾客侍郎副都御使
通政使 大理寺卿
太常寺卿詹事府尹
按察使 副留守
都指挥佥事使指挥事

从三品
26石 3313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行太仆寺卿 苑马寺卿 参政
都转运盐使留守司指挥同知宣慰使

正四品 24石
3058 佥都御史通政大理寺少卿 太常寺少卿 太仆少卿
少詹事鸿胪寺卿京府丞
按察司副使 行太仆寺少卿
苑马寺少卿知府卫指挥佥事
宣慰司同知 提督四夷馆少卿
从四品
20石 2548 国子监祭酒布政司参议盐运司同知 宣慰司副使 宣抚司宣抚
正五品 16石
2039 华盖殿大学士 谨身殿大学士 武英殿大学士 文渊阁大学士

东阁大学士 春坊大学士翰林院学士庶子
通政司参议

大理寺丞 尚宝寺卿 光禄寺少卿 六部郎中 钦天监正

太医院使
京府治中 宗人府经历 上林院监正 按察使

佥事府同知 王府长史 仪卫 正千户 宣抚使同知
从五品
14石 1784 侍读侍讲学士谕德洗马 尚宝少卿 鸿胪少卿

部员外郎 五府经历 知州盐运司副使 盐课提举 卫镇抚

副千户 仪卫 副招讨 宣抚司副使 安抚使安抚
正六品 10石 1274
大理寺正 詹事 丞 中允 侍读 侍讲 司业 太常寺丞 尚宝司丞

太仆寺丞 行太仆寺丞 主事 太医院判 都督院经历 京县知县

府通判 上林苑监副 钦天监副 五官正 兵马指挥

留守司经历 都司经历 断事 百户 典仗正

神乐观提点 长官司副诏讨 宣抚俭事 安抚同知 善世正
从六品 8石
1019 赞善 司直郎 修撰 光禄寺丞 光禄寺署正

鸿胪寺丞 大理寺副 京府推官 布政司经历 布政司理问

盐运同判官 州同知 盐课司提举 市舶司提举 河梁副提举

安抚司副使
正七品
7.5石 955 都给事中 监察御使编修 大理寺评事 行人司正 五府都事

都察院都事 通政司经历 太常寺傅士 大常寺典簿 兵马副指挥

营膳司所正 京县丞 府推官 知县 按察司经历

留守司,都司都事,副断事 审理 安抚司俭事 蛮夷长官
从七品
7石 892 翰林院检讨 左右给事中 中书舍人 行人司副 光禄寺典簿

光禄寺署丞 詹事府主薄 詹事府主簿 京府经历 灵台郎

祠祭署奉祀 州判官 盐课司副提举 布政司都事 副理问
参考:
第2个回答  2013-07-25
宋朝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 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 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
第3个回答  2013-07-24
这个各朝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官员工资按年发放,称为年俸,以米折算,以石为单位,比如明代七品县令为50石
第4个回答  2013-07-24
以那时候的GDP指数。大概折合现在每年17万美圆左右的年薪。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