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的平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是这样吗?为什么不太对称?
平仄是写诗必需的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写律诗是必须讲究格律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
律诗的一般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每句的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七言),必须按“本句相间,对句相对,隔句相粘”的原则来分布平仄。
另外,古代的四声和现代的四声有一定的区别,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的“上去入”均为仄声,而现代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全部转化到现代的四声里面,需要注意区分。
比如以上这首诗中的“柏、碧、色、隔、叶、出、捷”,就是入声,分辨平仄时就应划归到仄声里面。
当然还有孤平,抝救等等规则。
如果不是律诗,而是古风体的诗,格律就稍微要放宽一些,注意押韵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9
诗圣在处理本诗平仄时,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对比具体平仄分布,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比较随意自由洒脱的做法。说到利用拗救规律,有两处。1.首联第二句,锦子本应用平韵,用了仄韵,因而第3字,城本应用仄韵,用了本韵。当然这和书中,丁句式三、五字不可动不符,然这是诗圣的处理。2.尾联,出为入声字,故为仄声,然本应用平声,因而对句常字,本应用仄声,用了平声,便是拗救了。此诗标准对照平仄为:乙丁甲乙丙丁甲乙,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3-07-21
差不多,你判断错误的只有几个字。空 ,通字; 出 ,仄;捷 ,仄;。
平仄是写诗必需的吗?
不是必须,看诗仙李白的成就就知道了,他的诗很少有说平仄符合格律诗要求的(古风)。但他确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千古绝唱。格律不是必须,但格律也有其不可缺乏的好处,这也是格律要求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如果是糟粕早就被淘汰了,但现在却仍留下并成规矩。在格律方面看诗圣杜甫的成就,他的诗绝大多数格律严格缝合,堂堂诗圣在格律方面尚且讲究,这也可见格律的重要了。至于我们,是该遵从呢?还是不遵从呢?个人觉得,发挥后再看,就是随感情发泄创作完再去考虑格律,遇到出律字,可反复的琢磨考虑是修改或者保留。如果能找到和律的字,表达效果又不差于原字的字,就替换或修改,找不到或者表达效果差于原字就不要改了 ,保留

《蜀相》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写律诗是必须讲究格律的。格律包括平仄、押韵、对仗等。律诗的一般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

蜀相诗词格律
这首诗词属于七言律体,遵循首句入韵的仄起格式。它的韵脚遵循了"下平十二侵"的平水韵。首先,我们看到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以平仄交替的方式展现,如"⊙●○○⊙●△",接着是"⊙○●●●○△",这样的韵律变化富有音乐感。接下来的两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

请分析杜甫诗<蜀相 >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韵律(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括号中是可平可仄,但不能犯孤平,即一句中除了平声韵脚外,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声字。两首诗中第一句的第五个字都是平声“何”、“收...

“蜀相”的读音是什么?
《蜀相》是一首律诗,律师是有格律的: 1 柏森森:仄平平 2 映阶碧草自春色,中平仄仄仄平仄 拗句 第五字应平 拗 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仄平平平仄平 救句 第五字应仄 救 3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是一副对联,好音:动听的声音。 因此,应读为: 柏bai 三声, 好...

求一首平仄规律标准的七言律诗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 仄仄平平仄仄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映阶碧草自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隔叶黄鹂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两朝开济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出师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蜀相》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哪些方法?请作具体分析.
两朝开济老臣心”.不但字数、结构、意义等都符合对仗的要求,而且平仄也形成相对的形式,即分别构成“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完全体现出了古代诗歌中律诗对仗的工对之美.总之,我们从杜甫《蜀相》的审美艺术来看,诗人遵循了唐代格律诗的规范,表现出极高的...

诗的平仄
这是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

七言律诗格式
此格式,由一个“仄起平收入韵式”七言绝句格式,加上一个“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七言绝句格式,衔接组成。一、二、四、六、八句需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如唐·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仄仄平平仄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下两行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对的诗句
律诗分四联律诗和排律(又叫“长律”)两种,排律不多见,此处不说。四联律诗要求首尾两联对仗不对仗都可以,但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即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一句之内要平仄相间。比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

百合的《蜀相》(杜甫)
仄起式七律《蜀相》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