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援助贫困国家的利与弊

中英文都可以

国际援助贫困国家的利:

1、根据Hansen和Tarp(2000)的总结,集中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国际援助、储蓄、以及投资,在Harrod-Domar增长模型中,国际援助被看作是通过增加储蓄量而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储蓄量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制约因素。

2、之后,在Chenery和Strout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中,一国的进口能力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潜在制约性而被考虑进模型中衡量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还表示在不同的时期总储蓄量和进口能力会依据研究国家的不同分别考虑(Chenery and Strout,1966)。

国际援救的弊:

1、由于国际援助令人失望的表现,对于国际援助的批判也随之而起。最具影响力的批判观点来自Peter Bauer和William Easterly,前者因其具有先见之明的论断――国际援助消弱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而为人们推崇,他对于国际援助的定义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

2、一种由资助国纳税者提供,接收国政府接收的资源”(Bauer,1975),而从这一定义来看,显然国际援助的实质已经与其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Easterly的研究结果大多都与Bauer殊途同归。

扩展资料:

援助形式

1、官方开发援助

这是国际经济援助的主要形式,它分双边援助和多边援助两类。

2、其他官方资金

其他官方资金是指由政府支持贴补的出口信贷,以及由国际金融组织和商业银行联合发放的联合贷款。

3、民间资金

民间资金主要指非官方的出口信贷保险机构所支持的出口信贷,以及非盈利团体和个人基金会主办的捐赠与资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援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2
  1.在较早的研究中,国际援助对于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贫困状况、以及社会公平的改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援助的真正兴起是在二战后,也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颁布后,马歇尔计划强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双边援助,而联合国以及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则象征着多边援助的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Kanbur,2003)。除了以上历史因素,不同的国家有其自己的理由支持国际援助的发放。
  2.在有关于国际援助在经济增长方面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援助使接收国总储蓄量增长这样的结论(Rosenstein-Rodan,1961)。根据Hansen和Tarp(2000)的总结,集中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国际援助、储蓄、以及投资,在Harrod-Domar增长模型中,国际援助被看作是通过增加储蓄量而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储蓄量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制约因素。之后,在Chenery和Strout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中,一国的进口能力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潜在制约性而被考虑进模型中衡量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还表示在不同的时期总储蓄量和进口能力会依据研究国家的不同分别考虑(Chenery and Strout,1966)。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国际援助为接受国带来总储蓄量的上涨。在第二阶段的实证研究中,除了对于增长模型的选择外,投资量也被看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Papanek提出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因素可以检验国际援助的实际效果,Hansen和Tarp则在其2000年的研究中证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并且与总储蓄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正相关与否无关(Hansen and Tarp,2000)。第三阶段的研究建立在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数据基础上,并且也考虑了政策对于国际援助有效性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的三个较为突出的研究中,只有Burnside和Dollar 证明了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国际援助会为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除去在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分歧,这三个研究都表明了相似的结论――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3.来自捐赠过的国际援助体现了其背后不同的目的,纯粹的经济目的到政治兴趣都有(Eckaus and Bhagwati,1970)。按照援助目的来分类,第一类则是联合国和一些相关的国际组织,他们是传达“为了道德准则和国际团结,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的主要媒介。第二类单指美国,美国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活动中体现着其推动国际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据国际开发署1970年的报告显示,美国1%的国民生产总值中1/3作为国际援助,1/4作为军事援助发放到接收国4.(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65)。过去的殖民国家作为第三类援助国,在其过去的殖民地,尤其是非洲殖民地,发挥着与殖民时期相差无几的作用,但对非洲以外的殖民地,通过双边援助,也发挥着共同发展的作用。第四类国家包括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致力于通过密集的援助项目而非传统的发展资金援助,来推动与接收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第五类国家是指那些比较小的资助国,他们无力承担多个国家的援助,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去选择某个特定的国家,于是他们通常集中在技术援助或者参与国际援助联盟。
  对于国际援救的批判
  1.由于国际援助令人失望的表现,对于国际援助的批判也随之而起。最具影响力的批判观点来自Peter Bauer和William Easterly,前者因其具有先见之明的论断――国际援助消弱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而为人们推崇,他对于国际援助的定义也有自己独特的解释,“一种由资助国纳税者提供,接收国政府接收的资源”(Bauer,1975),而从这一定义来看,显然国际援助的实质已经与其原本的意图相去甚远。Easterly的研究结果大多都与Bauer殊途同归。
  2.在Bauer的研究中,他首先提出援助国并不知道发展中国家真正需要什么,因此,那些援助项目事实上变成大型摆设,不但浪费资源和资金,还无法发挥国际援助真正的效用,最终导致接收国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其次,Bauer发现援助国进行援助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兴趣或者目的,这些目的无可避免地与贫困国家的发展相去甚远,其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大量的美国国际援助资金投入到了接收国(埃及、以色列等)的军事建设上(Shleifer,2009)。接下来Bauer提到了大推动模型,他认为国际发展机构和组织只是雄心勃勃的把大把资金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大门,这就造成了哪个国家愿意把资金投入其最大的援助项目中,哪个国家就更容易获得更多资金。在Bauer强烈谴责大推动模型后,Easterly(2006)详细探讨了这一论点并以大量证据佐证了Bauer对于大推进模型的预测。
  3.此外,Bauer强调国际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接收国的贫富差距。他指出接收国政府对于尤其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援助资金的根本意图是“窃取”。由于贷款是IMF和世界银行发放援助金的主要方式,而接收国对这些资金有最高分配权,因此资助者们很难控制资金的真正去处,以至于附加在援助金上的制约性条件也成了一纸空文(Easterly,2009)。然而这些贷款最终还是要接收国以税收的形式来偿还,因为他们需要购买今后所需的资源,结果优惠贷款变成了可恨的负债,而背债的人是纳税公民而非政府。最终的结果就是更严重的贫富差距。
第2个回答  2015-10-13
  二战后,由于国际援助成为帮助欧洲经济复苏最有效的手段,西方国家于是希望同样的援助形式可以拯救贫困落后的非洲。然而在实行国际援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国际援助的本质和宗旨随着发展环境与经济模式的变化已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结果,贫困和不平等的情况在那些脆弱的国家依旧严重。国际援助的正当性和有效性这一话题因此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质疑与批判。本文将就国际援助存在的正当性和对其失效的批判观点进行总结,并通过中非案例来讨论什么才是不发达国家真正需要的援助。
中国论文网
  “援助(aid)”一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官方发展资助(ODA)的一种严格的形式,其基本思想是有条件的资源转移,其条件主要包括比国际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条件更优惠更宽松的贷款和资金。
  国际援助的正当性
  在较早的研究中,国际援助对于接收国的经济增长、贫困状况、以及社会公平的改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国际援助的真正兴起是在二战后,也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颁布后,马歇尔计划强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双边援助,而联合国以及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则象征着多边援助的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Kanbur,2003)。除了以上历史因素,不同的国家有其自己的理由支持国际援助的发放。
  在有关于国际援助在经济增长方面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际援助使接收国总储蓄量增长这样的结论(Rosenstein-Rodan,1961)。根据Hansen和Tarp(2000)的总结,集中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国际援助、储蓄、以及投资,在Harrod-Domar增长模型中,国际援助被看作是通过增加储蓄量而引起经济增长的因素,而储蓄量则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制约因素。之后,在Chenery和Strout提出的双缺口模型中,一国的进口能力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潜在制约性而被考虑进模型中衡量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们还表示在不同的时期总储蓄量和进口能力会依据研究国家的不同分别考虑(Chenery and Strout,1966)。第一阶段的研究表明国际援助为接受国带来总储蓄量的上涨。在第二阶段的实证研究中,除了对于增长模型的选择外,投资量也被看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Papanek提出用投资和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因素可以检验国际援助的实际效果,Hansen和Tarp则在其2000年的研究中证明国际援助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并且与总储蓄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呈正相关与否无关(Hansen and Tarp,2000)。第三阶段的研究建立在了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数据基础上,并且也考虑了政策对于国际援助有效性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的三个较为突出的研究中,只有Burnside和Dollar 证明了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国际援助会为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影响。并且,除去在样本选取和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分歧,这三个研究都表明了相似的结论――国际援助与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来自捐赠过的国际援助体现了其背后不同的目的,纯粹的经济目的到政治兴趣都有(Eckaus and Bhagwati,1970)。按照援助目的来分类,第一类则是联合国和一些相关的国际组织,他们是传达“为了道德准则和国际团结,发达国家有义务帮助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的主要媒介。第二类单指美国,美国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活动中体现着其推动国际政治发展的长期目标。据国际开发署1970年的报告显示,美国1%的国民生产总值中1/3作为国际援助,1/4作为军事援助发放到接收国(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65)。过去的殖民国家作为第三类援助国,在其过去的殖民地,尤其是非洲殖民地,发挥着与殖民时期相差无几的作用,但对非洲以外的殖民地,通过双边援助,也发挥着共同发展的作用。第四类国家包括德国和日本等国家,他们致力于通过密集的援助项目而非传统的发展资金援助,来推动与接收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第五类国家是指那些比较小的资助国,他们无力承担多个国家的援助,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去选择某个特定的国家,于是他们通常集中在技术援助或者参与国际援助联盟。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跨国公司的建立有利于全球的资源,信息,人才,财富的共享,促进了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但在跨国合作中,发展中国家所占的利润往往会比发达国家少,所以跨国公司的中间作用更倾向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南北合作造成不平等利益,容易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