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新设置的机构与明朝被废除的机构在地位上有何区别?

从清朝文字狱中我们可以吸取那些教训?

明朝设置的是内阁,被废除的是中书省和丞相。
中书省和丞相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政府的一部分。丞相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逢有机要事情皇帝召集公卿、二千石、博士共同在御前商议,避免专断。一般政务,则由丞相决定即可施行。皇帝有事,常向丞相咨询,丞相有时可封驳诏书,表示对皇帝命令持保留态度。皇权与相权既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约。
而明朝由于废除丞相,皇帝乾纲独断,所以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治权的大小的皇帝旨意而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追问

从清朝文字狱中我们可以吸取那些教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5
明朝被废除的机构(相对于元末和明初)
1. 中书省,丞相。这是能够和皇帝分权的重要职务,历史上长期和皇帝拉锯。废除丞相制度,增强了皇帝执政权力。
2. 枢密院。明朝废除了统兵机构枢密院,将调兵权划归兵部,养兵权划归新设立的大都督府,随后分拆为前后左右中5军都督府。同样增强了皇帝权力。
3. 行中书省(省),权力被分拆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散了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4. 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在名义上的存在,六部成为朝廷最高机构,直接向皇帝负责。
明朝新设立的机构:
1. 内阁。永乐年朱棣成立的机构,初期权力很小,仅为秘书参议,之后迅速做大,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明中后期的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宰相。设立通政使司,负责奏章的内外传递。
2. 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其目的是加强皇帝权威。
4. 上面介绍过的: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省级的三司等。
5. 中后期的派出人员:总兵官及以下的作战系统,总督,巡抚,巡按等。
明朝改换名称和编制的主要机构:
1. 御史台——都察院和六科,地方上的监察御史和中央的六科分立,确立以小官制约大官的制度。
2. 军队重新编制,以卫所为基础,实行军户制。
3. 内廷全面废除之前的编制,设二十四衙门。
第2个回答  2013-04-05
明朝洪武年间废除了宰相制度,是为了将政权集中在皇帝手上,但后来却成为限制皇帝权利的一大举措。没了宰相之后皇帝处理大量奏章,占据皇帝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还有成立了锦衣卫,也是为了增强皇权的举措。不过后来当皇帝失去所有权利之后这也就成为皇帝唯一的权利了,而且还有诸多限制。永乐时期成立了内廷,司礼监,成为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机构,掌管批红的权利。设立内阁,原本这只是皇帝的幕僚,最终成为掌管一国国家大事的权利机构。拥有跨时代的先进意义。到明中后期,内阁完全凌驾于皇权之上,逐渐架空皇帝的权利。东厂是为了监视锦衣卫的机构,由太监掌控,这极大壮大的太监的权利。西厂是为了监视东厂,而后被废除。
第3个回答  2013-04-07
明朝设置的是内阁,由首辅大臣掌握,实际归属于皇帝。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第4个回答  2013-04-05
设内阁 锦衣卫 东厂西厂 废丞相
第5个回答  2013-04-05
内阁在形式上是没有实权的,权利集中在皇帝手中 专制主义加强。 教训 禁锢思想,文化落后,忽视科技人才,中国落后于西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