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中春生人物分析

如题所述

春生是一个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

围绕春生所述的,虽不是小说的主线,但是春生在那个年代中的命运浮沉,也深刻反映了那一代中国人的命运。春生做梦都想开的汽车,小说中这个重要意象,最后竟成为让春生愧疚一生的东西。后来爆发的文革,老婆自杀,自己被打倒,那个年代,命运随时代浮沉,由不得自己做主。

艺术特色

通过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活着》的材料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一致,但是作者以精心布置的形式克服了题材,达到了材料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了情感的升华,使读者的灵魂在苦难中得到了净化,获得了艺术的审美。 

余华用类似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事风格——零度介入的方式来展现《活着》的悲剧美。作者可以排除主体对苦难人生作明确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渗透,好像站在“非人间的立场”,客观冷静地叙述人间的苦难。客观中立的叙事立场、温情深沉的情感基调在文本中的运用,使得《活着》成为余华的风格的转型标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活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春生,比较精明会生存的人。在和富贵一起为国民军拉大炮时,在那个时代,富贵回忆“等到再也没有什么可当柴煮米饭时,蒋委员长还没有把我们救出去。好在那时飞机不再往下投大米,改成投大饼,成包的大饼一落地,弟兄们像牲畜一样扑上去乱抢,叠得一层又一层,跟我娘纳出的鞋底一样,他们嗷嗷乱叫着和野狼没什么两样。” 当别的兵都在疯抢军队从飞机上抛下来的大饼时,他和老全想的是分开去抢,才能多抢些大饼回来,可是春生则想到脱别人的胶鞋当作煮米的燃料,三个人边煮着米饭,边看着那些光脚在冬天里一走一跳的人,嘿嘿笑个不停。在寒冷的夜里他去死的兵身上扒衣服取暖……春生在无数次的战争中活下来,从第一次在长江附近打仗到抗美援朝,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着,九死一生。可是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折磨迫害,最后吊死在一棵树上。生命啊,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