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年》(巴金)后的感受

选自《巴金选集》第八卷

一条穿过时空的小溪——我读《过年》
散文版的三月,春暖花开。打开窗口一望,春色无限。如果说自家红楼的《满腔惆怅 无限感慨——走进王立平的音乐红楼》是一片花海,心香的《矮下身,让我们低低相爱》则是花海中翩翩的一双蝴蝶;如果说赛无盐的《家乡的那条河》是一条清波荡漾的河流,我觉得然之灵的《过年》就是那一脉流淌的小溪,跳下山涧,穿过林荫,只听得一路溅溅,一路琮琮。心绪便在这样的泠泠天籁中漫开了。。。。。。
就象小溪在山中也曾有过蜿蜒曲折一样,我想,作者在落笔之前,文中所写的种种旧事,一定也曾偶尔想起,教她心潮起伏的。但小溪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却是那么平缓而沉着——“转眼又快过年了,现在对待过年的心境真是与以往有些不同。在于我,那倒还不是年龄的关系,只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心里感叹,过年不如以前热闹了。”落笔直奔主题,但她并没有就着围绕主题最为接近的现实材料来展开,而是笔锋一转,把视线拉到小时候的情景——“小时候过年的幸福时光人人都曾有过,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要尽我所能,把那时的情景再回忆几遍,让它留在心里,再也不要淡忘。”前三段夹叙夹议,就象小溪不时溅起的浪花,坐在溪边,你不由得兴起淌河濯足的念想了。
小溪的景色是宜人的。我认为《过年》一文最引人之处在于流畅自然。无论是语言还是叙述,没有故作惊奇,没有去采撷更为爆炸性的题材。而是依照自己经历的种种近乎琐碎的故事,安安静静地展开,让你在走入作者的文字之时,更是在进入作者记忆深处纯真的童年。是的,童年是美好的,因为纯真,所以欢乐。写童年的文字,许多人都怀着深情去写,然之灵的文章也是这样倾注着满满的感情,一笔一笔地点染童年时的过年。这是这篇文章动人的另一处了。
此外,质朴的文字,叙事采用最为平实的顺叙手法,以时间为线,由远及近,步步推进。作者从“临近年关”写起,到“快过年了”,再到“年三十那天”,用了不少笔墨去渲染。我喜欢她对新衣服真实的描写,也喜欢她写小男孩们放鞭炮的趣事。实际上小时候我也经常这样去做。所以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很亲近,心里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是选材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除夕夜”了,年也终于盼到了。和妈妈说话以及妈妈在灯下“给我们的新衣服锁扣眼,缝扣子”的情景是全文最为精彩的地方。所有的事的描写,都是为人作出服务的。家的温暖,妈妈的慈爱,小女儿的心事,全在此处一一涌现。接下来“初一的凌晨”哥哥和小表弟放鞭炮,“吃完早饭”孩子们的闹年,许多细节写得极是有趣。这些小事都好象十分平淡,但平淡之中时有微波起伏,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然之灵的文章我读的不多,最近的《龙虾》和这一篇《过年》使我拍手的,正是她对细节独到的把握。只有对生活真正充满热爱的人,才有这般细致的观察力。文字中虽不言情,其情尽溶于字里行间矣。我能感受到她对儿时过年深切的怀念,就象她接下来写的——“初二晚上,随着送年的鞭炮声响起”用了一句“好日子却总是留不住的,一眨眼的功夫就过去了。”就这样,读者也不由与她一起掩卷兴叹。
实际上,如果文章仅仅写一次过年,远远不能把立意提升到这样的层次的。十分欣喜地看到,作者在写这些儿时故事的过程中,还寄寓着几分生活的感叹,这才是文章的重点。就象第二段的结句——“小时候跟姥姥在一起,虽然贫穷,却总是一种踏实牢靠的感觉。”以及倒数第三段的那句——“以前总嫌这样按辈份论称呼有些繁琐复杂,土里土气,现在听来却真是无比亲切。”这些完全不是画蛇添足式的摆设,而是面对社会形态的变迁,个体的情感失落显示了精神皈依的强烈需求。做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土地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家园永远都遗失在记忆深处。他们希望剥离“虚空飘浮的感觉”,回归“真真切切”的生活氛围,既是对现实有限的不满,也是对美好事物的真诚呼喊。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文章的好坏,我认为衡量的标准在于它是否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读后或是掩卷唏嘘,或是拍案叫绝,抑或是遐想连翩,思绪徘徊。读《过年》一文,会意之处,有笑也有感慨,也会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想法:“时间如梭飞逝,有时就想,即使是每一个痛苦日子,也让它慢慢过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后,除了一些酸甜苦辣的回忆,又能留住些什么呢?”是啊,时光总是留不住。但我们可以留住回首中微笑的心情,留住维系着我们的文化气质丝丝缕缕,若无若有的泥土情结。
读了此文,感觉象淌过一条小溪,双足清凉,回首顾望,水中似有自己的影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二千余年过去了,间间断断地有人发出相似的慨叹。圣人也罢,凡夫俗子也好,在平常如许的生活片段中,感悟欢乐与痛苦,失落与收获。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