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知道的告诉我,谢谢

一、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寓意不同: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

小乘教法是对三乘佛法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二、含义不同: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他们都是慈航普度,助佛弘化而担当重任的法身士,示现教化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三、思想:

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


扩展资料

四大菩萨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是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大乘佛教理念人格化凝聚在四大菩萨之中,使至理成为有血有肉的形象事迹;在中国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了四大名山道埸。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他们都是慈航普度,助佛弘化而担当重任的法身大士,示现教化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未来大乘佛教就在中国,而后传播世界。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难和痛苦得到了安抚,深受快乐。

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大乘佛教在中国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

从菩萨道菩萨行到法界实相,一乘妙理之觉悟,大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修行菩萨道广积福德资粮,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众生,也能获得众生平等性智的觉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大乘佛教

百度百科——小乘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9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1、在对于佛陀的看法上不同

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上下)有无数的佛。

2、在修持方法上不同

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在主张上不同

"小乘佛教"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和,是唯一的佛,大乘则提倡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小乘"追求"自我解脱","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以建立净土佛国为目标;在修习方面,小乘以"四谛",为主的修行方法,大乘佛教主张以六度(即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般木彼岸的方法或途径)为主的菩萨行。

4、从戒律上来说不同

小乘佛教的戒律比丘有两百多,有三百多条,但是只是说阻断现行,如果心里有那种想法,但是没有去做,这个不算犯戒。

而大乘佛教讲摄心为戒,不单单说没有去做才算不犯,心里升起那种心念,比如任何微细的杀盗淫妄都是犯戒。从定学来说,小乘的定学不外百八十种三昧,三昧就是奢摩他,俱解脱阿罗汉成就的定也是可数的,其实并不多。比如狮子奋迅三昧,香象频伸三昧,都是可数的法。

5、从定学来说不同

大乘佛教的定学,无量无数的三昧,经典中说,早上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观察世间哪里有病苦,有缘就救度,中午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观察世间....乃至晚上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观察世间...种种三昧,不单单包括小乘的,还有大乘独有的,比如大乘照明三昧,首楞严三昧,法华三昧,海印三昧....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6

区别:对佛陀的看法;修持方法;修行方式;教义学说;修行目标;生活习惯;

1、对佛陀的看法不同

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导师和彻底的觉悟者,是唯一的佛;

大乘则把释迦牟尼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且认为除释迦牟尼外,提倡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2、修持方法不同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4、教义学说不同

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威武思想倾向;大乘佛教则通常主张“人法两空”,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

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是大乘思想的重要体现。

5、修行目标不同

小乘佛教偏重于个人的解脱,把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具体来说有所谓“四向四果”(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大乘佛教则以“普度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6、生活习惯不同。

部派佛教延续原始佛教托钵乞食的生活习惯,不禁肉食。佛陀时代制定的戒律表明有三种肉病者可食,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疑为我杀,允许吃“三净肉”;

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都反对肉食,如《涅槃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楞严经》等,这一点对后来汉传佛教形成“素食佛教区”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大小乘:国家大小,以语言文承载佛教经典。

1、“乘”是指运载工具(马车),寓意:国家,大乘佛教起源于南北朝以前,兴盛于东土大唐!

2、大小佛教纷争众说纷纭,依照《金刚经》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以此推论应无(大小之)分别!

3、有大乘佛法“非佛说”的教派说法,出至日本学者!有灭度500年中秘而不宣的质疑!影响力极大!这涉及到文化自信问题!就500定义而言。

在中华文化中寓意:一个朝代的更迭!佛教也有男女之别相差500年道行,出于武则天登基!就大乘佛法500年秘而不宣这一质疑,可以理解为:盖棺定论!佛教任何一部经典,都是佛灭度后,顺理成章集结为经典传播的!

4、如果说大乘佛法《六组坛经》非佛说,就更可笑了,六祖有正宗衣钵传承!为了避免教派纷争而衣钵不再传!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08

1、对佛陀的看法不同

小乘佛教只信仰释迦牟尼佛,把释迦牟尼视为教主、导师和彻底的觉悟者,是唯一的佛;

大乘则把释迦牟尼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且认为除释迦牟尼外,提倡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

2、修持方法不同

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3、修行方式不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已经说到未来大乘佛教就在中国,而后传播世界。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在此大乘佛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众在佛门之中得到无尽的法益,灾难和痛苦得到了安抚,深受快乐。奠定大乘佛教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大乘佛教在中国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从菩萨道菩萨行到法界实相,一乘妙理之觉悟,大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修行菩萨道广积福德资粮,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众生,也能获得众生平等性智的觉悟。

以广行〈六度〉来成熟自己,以广行四摄事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去成熟其他一切众生,心胸广大而行事细腻是其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的区别:

一、大乘教法与小乘教法寓意不同:

大乘佛教指能将无量众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度众生的工具,是大的车乘之意。在佛教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教法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小乘教法是对三乘佛法中“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二、含义不同:

大乘佛教最著名的四大菩萨,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他们都是慈航普度,助佛弘化而担当重任的法身大士,示现教化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最高果位为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声闻乘修四谛法,自凡夫至阿罗汉,论时间,速者三生,迟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得果有四: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三、思想:

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佛在古印度传播佛教教义,其很重要的一个思想是众生平等,慈悲普度的理念,以反对婆罗门教的野蛮种姓隔离的等级制度。

四、地位不同:

大乘佛教在中国儒教思想中原有的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基础上,增添了《菩萨行》的教育。从菩萨道菩萨行到法界实相,一乘妙理之觉悟,大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五、传承:

汉传佛教接受的是以大乘为主的佛教。大乘佛教主张行菩萨道,要普渡众生,强调圆融、慈悲、方便,形成了汉地佛教。

小乘佛教并非指古印度所有的部派佛教,古印度各个部派佛教记载中,都有很多大乘思想和教法,上座部中也有很多大乘教法的部派,称为大乘上座部,大众部中更传承了很多大乘教法。公元前一世纪大乘佛教超过小乘成为佛教主流,却不能说之前的就都是小乘。

五、定学不同:

大乘佛教的定学,无量无数的三昧,经典中说,地藏菩萨早上入无量无数的三昧,观察世间哪里有病苦,有缘就救度等。小乘佛教定学不外百八十种三昧,三昧就是奢摩他,俱解脱阿罗汉成就的定也是可数的,其实并不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