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度开始实施朝代跟取消的朝代?三公九卿分别又指什么?

如题所述

三公九卿制度始于秦朝,以皇帝为尊,下设有三公和九卿,分别负责不同的国家事务。三公包括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而九卿则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和宗正。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两晋时期,直至隋文帝创三省六部制。
在三公九卿制度中,三公的职责各有不同。太尉负责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则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九卿对丞相负责,按其职能,行使权利。
然而,三公九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在汉朝,官职的名称及权利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汉武帝时改“太尉”为“大司马”,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时“丞相”更为“大司徒”。此外,汉景帝时对九卿中的官名也进行了一些改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公九卿制度受到了其他中央机构的冲击。汉武帝时改革了中央官制,创设了外朝官和内朝官。外朝官有丞相及丞相之下的各六百石官,而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尚书,以及侍中、散骑、诸吏、诸郎、博士等。
到了东汉时期,三公九卿制度进一步衰败。三公被架空,只有议事功能,没有实际权利,尚书台成为东汉时期的决策机构,国家中央权利全部集中在皇帝的宫廷办公厅内。
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制三省六部,取缔了三公九卿制度,使其最终宣告寿终正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