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后负逃图 翻译啊,求高手!!!!!

帝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之图。及后薨,帝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谏曰: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和气。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遗于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帝曰:汝不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将怀中绘图遗于地,帝发视之,大恸而止。
我是新手啊,帮个忙,现在积分少。。。谢谢了!!

翻译成白话文是吧?

皇帝曾经被汉兵追杀,马王后背着皇帝逃跑,太子私下把这个场景画成了图。等到王后驾崩,皇帝心中凄惨没有欢乐,更加肆虐杀戮。太子于是进谏说:陛下您对蛮夷诛杀过多,恐怕伤了和气。皇帝不语。隔天(皇帝)把荆棘缠绕的杖扔在地上,命令太子捡起来,太子觉得为难,皇帝说:你不能拿着用(这个杖),让我润饰雕琢后再给你,岂不是很好?现在我所诛杀的都是对天下危险的人,除掉他们来宴请你(含有让人食能安心的意味),是你莫大的福分。太子顿首说:在上有尧舜那样的君主,在下才能有尧舜那样的臣民(意思说,你这德性下面的人也都学坏了)。皇帝大怒,立刻拿起坐着的椅子丢太子,太子逃跑,皇帝追,太子把怀中的(马后负逃)图掷在地上,皇帝拿来看过,大哭着停止(追赶太子)。

PS.上来看一眼,发现旁边的真搞笑啊。您把“射”翻译成射箭(早朝身上还带箭,哈哈),润琢中“润饰”的含义被丢了,“燕”是“宴”字的通假也不知道 ,“险”古意指“对xx危险”被您改成了“阴险”,还要指责我嘎?

君主国宴群臣以庆祝,是每年必有的节目,如祭祀般是不可偏废的,有点像现在的春晚。您可以通读历史以了解古代的生活习惯,就懂“燕”字的用法了。还是用历史,朱标向朱元璋进谏那段,其原因是朱元璋诛杀胡惟庸、李善长、蓝玉、詹徽。您知道“夷”的范围么?不知道可通读明史。所谓“夷”就是以力或言乱国政、扰朝纲的人。上面几人被朱元璋以祸国的罪名处斩,自然属于蛮夷的范畴。上海人民出版社在07年初出版了《细说马皇后》的读物,建议您读一下,便可以了解此事的前因后果了。

对于您的虚心求教,我在此感到欣慰。我并未言明年龄的重要,我也不过20出了个头。可是看得出您不是科班出身,您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请注明“纯属个人观点”,我只是希望您不要因为是网络,就放心地信口胡说,就随便地误人子弟。应该本着为人负责的态度。不过如果您照这样改下去,您自己的“见解”怕是要跟我一样了。

另外,古文的翻译不是外文的翻译,必须要跟着原文来,除非在做科普读物。认为原文意义不明的时候,应在原文翻译后用()来加入自己的注释。这也是我们进行古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之一,望您牢记。

参考资料:古汉语词典(1983年本),上海人民出版社《细说马皇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8
20分太少
好,我就帮你这个忙,你没事时候多看点原本书,省得到时候又来求人.
皇上曾经被汉(陈友谅的国号)兵追杀,马皇后背着他逃走,太子私下把这件事画成图.后来皇后去世了,皇上闷闷不乐,诛杀大臣更加厉害了.太子劝谏说:陛下您杀人太多,恐怕伤了和气.皇帝默然不语.第2天把一个荆棘杖(上面全是刺)扔在地上,让太子捡起来,太子很为难,皇帝说:你不能拿着使用他,就让我雕琢收拾好了留给你(使用),难道不是很好吗!现在杀的这些都是对天下有危险的人,替你除掉,是你莫大的福分.太子叩头说:上面有尧舜那样的君主,下面才有尧舜德行的百姓.皇帝发怒了,拿起坐着的椅子丢太子,太子跑,皇帝追他,太子把怀里藏的那图画丢在地上,皇帝打开来看这画,十分悲痛之下就停手了.
“燕”是“宴”字的通假,但这里我觉得不能直接翻译原意,臣子,怎么能"宴请"呢?应该是使用.诛杀的是“蛮夷”,你这个说法我觉得不对,夷,我认为应该有"平定,夷平"的意思,在这里应该跟"诛"的意思是一样的.

楼主你选不选我这个另说,就算你选他的做答案你也得信我的翻译,我看了,他的有不少错误.我的也是,但我改.
多谢楼上指教,我以不知为耻,有则改,无则勉.学问无大小,得之有早迟.甘罗12为相,周瑜9岁做兵马大都督,楼上你以年龄论见识,气量未免太狭.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