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思想感情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表达了怎样的

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才自然而然的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就有了去看那“另有一番样子”的荷塘的渴望了。

作者在此时仍然没有着笔写他的荷塘月色,而是在去荷塘的路上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触。“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虚伪,只“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在当是的情形下想做回真实的自己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因为有些事往往是身不由己、也有些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趁着“这一片天地好象是我的”这个时候,“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唯一要做的就是“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

作者由此笔锋一转,很自然的把读者引到了古画一般的荷塘月色上来。

“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零星的白花”,“袅娜的”或“羞涩的”,“如明珠”,“如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一开始便用了丰富的比喻的手法和拟人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荷叶、荷花进行了形象地描绘。总体上给人一种清新高贵的感觉。

“微风过处”,“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非常形象地从嗅觉引起听觉的、联想。当描写叶与花的颤动时,“像闪电”,像“一道道凝碧的波痕”。此时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遮住了,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荷塘描写后,接下来的就是月光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大本来静止的月光写出了动感来了,给人一种想“月光浴”的浪漫情调。“薄薄的青雾”,“牛乳”、“轻纱的梦”,似真似幻,亦真亦幻,巧妙地给荷塘月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描写灌木落下的“班驳的黑影”如“鬼一般”,杨柳“稀疏的倩影像画在荷叶上”。“光与影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虽然寥寥几笔,却能从不同方位、不同程度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官冲动与享受。

从荷塘写到月光,再从月光写到荷塘的四面,层层开展层层推进。虽然作者对荷塘四周的杨柳、远山、还有灯光,甚至蝉声蛙声都没有详细的描写,可能是心情因素吧。因为从作者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当中看出有一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

文章的结尾作者用了“采莲”的事来结束。从荷塘想起采莲,再而想起《采莲赋》和《西洲曲》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就这样,整篇文章在如诗如歌如画般的音调中落下了帷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
  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
  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
  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
  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认为《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深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笔者以为,上述观点都不完全正确,难以客观地反映出朱自清当时的思想实际。因为前三种观点局限于把朱自清当作一个旧文人来看待,因而降低了朱自清的思想境界;而后三种观点又有人为地拔高之嫌。比较实际的看法应是:《荷塘月色》固然表现了朱自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流露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主要还是表现自己“众人皆醉而吾独醒,众人皆浊而吾独清”的清高和超脱的思想感情。
  何以言之?我们可以从朱自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荷塘月色》的文章内容两个方面去寻求答案。
  众所周知,《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的西院。当时正处于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之时,现实的黑暗使朱自清陷入了苦闷、彷徨之中,内心惶然。虽然他明确认识到“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并没有参加革命,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哪里去》)。这说明,朱自清在当时对革命的认识还不足。他不愿参加革命,恐怕是因为他还不了解革命,因而也就难以正确对待革命,难以正确对待革命者。另一方面,他又不愿反对革命,完全是因为他对反动政府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不愿与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因此,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对当时的社会是不够理解的,对当时的人也是不够理解的。他反过来又认为别人同样不理解他。于是,他就借着夜游荷塘,以屈原自况,来抒发屈原行吟江畔时所抒发的“众人皆醉而吾独醒,众人皆浊而吾独清”的感慨,从而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超脱的思想感情。
  下面再结合《荷塘月色》一文的内容来看:
  第一节作者交代“月亮渐渐升高了”,“墙外马路上的孩子们的欢笑听不见了”,“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这表明一切都是静的,而这种静,恰恰反衬了作者自己内心的“颇不宁静”。这种不宁静,正是源于现实世界对作者的冲击。他对这种冲击缺乏准备,无法面对,不能接受,因而形成了极大的困惑,所以才借着夜游荷塘来排遣自己的愁绪。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白天的朱自清已不复存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另一个朱自清,是一个摆脱了尘世的烦恼,专心地受用无边的荷香月色的朱自清。因此,朱自清是以两种身份、两种面目出现在文章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漫游荷塘过程中,幻化中的朱自清不自觉地或自觉地代替了尘世里的朱自清,这才会把一切烦恼摆脱,潜心观赏荷塘月色;才会由眼前的荷塘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梁武帝的《采莲赋》,联想起南朝民歌《西洲曲》,惦记起几千里外的江南故乡;也才会有着文章中如此独到的发现和深切的感受,从而产生苏轼游赤壁时“羽化而登仙”的感觉。可以说朱自清已经完全陶醉在月下荷塘这片小天地里了。
  时值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能够有着这样的闲情逸致,固然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难道又能少了那种在如此环境下还能超脱的自得之意吗?这种自得之意又有几分能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呢?
  漫游荷塘之后,陶醉于个人小天地里的朱自清又回到现实中来。“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样的结束语,一方面和第一节的末尾相呼应,反映了朱自清文章行文的严谨,结构的完整,布局的精巧,更主要的是照应开头,告诉读者,夜已深了,别人已经睡着了,连自己的爱人也睡熟了,岂不是再一次表现了“众人皆睡而吾独醒”吗?言外之意可能就是“众人皆浊而吾自清”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朱自清以屈原自况,虽然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发泄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但更主要的是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清高和圣洁。
累死我也!!要采纳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