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历史题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中的“皇帝”是指?他是什么民族?

他的改革内容有哪些?

他的改革意义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

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21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内容:第一,推行均田制;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第三,迁都洛阳,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第五,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改革意义: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第2个回答  2013-01-21
1 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
2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在这项改革措施中,以“治绩”的好坏为标准。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第四,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3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它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促进社会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3个回答  2013-01-21
目测楼主高三党,加油,并附上解题思路,祝你早日蟾宫折桂。
首先,本题关键词为鲜卑。同时关键句“在朝廷做官的人”,我们可以明确题目涵义为,鲜卑族建立政权后的改革措施。回顾中国古代史,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有“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又根据皇帝这一称谓,我们可以得出朝代,既北魏。
那么根据以上分析 这道题答案为
一、皇帝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族

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为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推行均田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
后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贸易达西方国家。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