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为何又叫修波罗蜜?六波罗蜜是指哪些?

为何念经时说般若波罗蜜?修行为什么也叫修波罗蜜?六 波罗蜜是什么?谢谢!

波罗蜜的意思是从生死迷界的此岸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这与佛教中追求得修行是一样的。渡彼岸者,由以妄为我,随心四相流转造作恶业,身处苦海而不自知的状态脱离,恢复本有的觉知、慈悲、以及功德,大悲普施疗苦众生无有疲厌。

六波罗蜜,菩萨欲成佛道应当修行的六种行持。分别为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尸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羼提波罗蜜)、精进波罗蜜(毗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般若即是离妄。何以能离,不住妄心故。

以不住六识故,不著五蕴;不住七识故,离于五蕴,度一切有苦;不住八识故,离一切相,于一切法逮得清净;不住菩提一真如心故,离于身心,了知一真如心性同一切法性,得现清净圆觉。 

菩萨以慈悲不舍众生故,离于身心,不舍身心,善调身心,具足一切善根;不住三昧而能示现诸三昧,不住禅定而能示现诸禅定;由此能入一切众生诸根性欲,为众诊病,随病授药,而无有疲厌。 菩萨不离于善根、慈悲而行般若。若离于善根、慈悲而行般若,即非般若波罗蜜,不能至彼岸故。菩萨不离菩提心而行般若。若离菩提心而行般若,即非佛法,为魔行故。

扩展资料:

六波罗蜜高度概括了菩萨修行的各个方面,所以又称六度万行。菩萨修行六度不能离开慈悲心,所以佛当年先讲四无量心,而后宣讲六波罗蜜。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又不能离开前五度,否则即是断学般若。佛在多部经中反复告诫切不可断学般若,果报在三恶道。

波罗蜜:如《无量义经》: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在世、若灭度后,得闻是经,欢喜、信乐,生希有心,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如法修行,发菩提心,起诸善根,兴大悲意,欲度一切苦恼众生,虽未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自然在前,即于是身得无生忍,生死烦恼一时断坏,即升第七地与大菩萨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波罗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2
般若波罗蜜翻译成中国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何为大智慧?此智慧能断烦恼、能证最上菩提、能解生死之难、能证大果位,是为大!何谓彼岸?此岸即是烦恼、彼岸即是菩提、此岸即是生死、彼岸即是涅槃、大乘菩萨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不断生死而证涅槃,在如幻有中,修一切善法、无取、无执、无爱、无染,圆满修学一切佛之功德,虽度脱一切苦难众生,实不见有一众生,虽修学一切善法,实不见一切法,为求一切种智故,然知未有一法名之为一切种智,是为大智慧到彼岸!即般若波罗蜜!
虽行布施,而不见所施之人、也不见施者、中间也不见所施物,一切法因缘生,毕竟空故,此为布施波罗蜜,梵语作檀波罗蜜!
虽持戒清净,纤毫无犯,但深知一切法寂灭相,本无戒可持,也无持戒者,何以故?不见十八界故,我尚不可得,何来持戒之者?此为持戒波罗蜜,梵语作尸罗波罗蜜!
虽行忍辱,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菩萨观我不可得、我尚不可得,毁辱更不可得,毁辱之人也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因缘生,如幻如梦,毕竟空故!此为忍辱波罗蜜,梵语作羼提波罗蜜!
虽精进修学一切善法,甚深奢摩他、毗婆舍那,功德之利,乃至长夜不眠,菩萨观此功德,毕竟空寂,也无作者,也无受者,但在如幻法中,为成就一切种智,也令一切如幻众生安住涅槃故修如是行!此为精进波罗蜜,梵语作毗梨耶波罗蜜!
虽行甚深禅定,从初禅乃至到四禅、四空定,灭尽定,菩萨观此禅定,如幻如化,毕竟空寂,何以故?一切法因缘生,无自性,毕竟空故,此为禅波罗蜜,梵语作禅那波罗蜜!
如上一切波罗蜜,皆因大智慧之所成就,故名之为智慧波罗蜜,亦名慧波罗蜜!
菩萨为成就一切种智故,广行圆满如上六波罗蜜,始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成佛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
  尔时,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诸有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者,当于诸法如实了知,诸有所作离一切相。”
  是时,尊者舍利子,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言,诸有菩萨摩诃萨,乐欲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者,云何了知诸法自性?于诸所作云何离相?”
  佛言:“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圆满相应胜行,及于诸法离所作相者,当了诸法住无所住,即能圆满相应胜行。
  “复次,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于诸法中行施行者,无能施、无所施、施无所得;若如是者,即能圆满施波罗蜜。又复修习诸戒法者,无能持、无所持、无起作;若如是者,即能圆满戒波罗蜜。又复修习忍辱法者,于诸法中,无所动转,离诸起作;若如是者,即能圆满忍波罗蜜。又复当于相应行中精进修习,若身若心,无有懈倦,无起作相;若如是者,即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又复于诸法中,无有散乱,离所得相;若如是者,即能圆满定波罗蜜。
  “舍利子,若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安住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者,应当圆满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法。又复观想空三摩地、无相三摩地、无愿三摩地、四禅定法、四无量法、四无色定法、八解脱法、九先行法、九想法。何名九想?所谓内法想、尾布野迦想、离赤想、离青想、尾佉祢多想、无住想、离散想、无热恼想、离饮食想,如是名为九想法。又复念佛想,念法想,念僧想,念戒、施、天等想,离烦恼想,念生灭想,念无常、苦、无我等想,念诸世间不究竟想,念苦智想、集智想、灭智想、道智想、尽智想、无生智想、法智想、无我智想、和合智想、如实智想,语言分别想、离语言分别想,未知、当知根想、已知根想、具知根想,不净想、清净想,奢摩他、毗钵舍那想,三明想,四了知想,四无畏想,五神通想,六波罗蜜想,七种住心想,八大人法想,九众生住想,如来十力想,十八不共法想,大慈想、大悲想,乃至一切智智想,于如是等法当作如是想。又复诸菩萨摩诃萨,乐欲圆满一切智、一切种智者,当于般若波罗蜜多如实观想。又复若欲圆满道相智、一切相智,了达一切众生心行相等,断除一切众生诸杂染者,应当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胜行。
  “舍利子,如我上说诸法想门,菩萨摩诃萨当如是学。”
  尔时,尊者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当断何法?”
  佛言:“舍利子,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断除十种疑惑。何等为十?所谓有性疑、无性疑、诸法差别疑、毁谤疑、一法疑、多法疑、同异疑、上品疑、如名疑、如名义疑。此等十疑,应当除断。若如是者,即菩萨摩诃萨于一切相悉无所观。以相无所观故,名亦无所观,般若波罗蜜多亦无所观,诸行无所观,色无所观,受、想、行、识皆无所观。何以故?色自性空,空离性故。色体即空,离色无别空;空体即色,离空无别色。是义云何?名分别色。
  “舍利子当知,色法自性,不生不灭,非染非净——彼名自性,亦非缘法——离诸疑惑,无所从来,亦无所住,如实所生,离三际故,色法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名、相皆无所观,以无所观故而无所入;无所入者,即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胜行。”
第2个回答  2013-01-17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到彼岸,就是修解脱法的意思,你要到彼岸,你就要划船,要方法,要修行,要实践。

方法与实践的内容,就是六波罗密。六波罗密又可简化为定慧法门,一切修行,为了不动,心性不动才能解脱,不动修法,即是无修之法,并不是不修!不动即是修!要动容易,不动却很难!心不动更难!心有所动,即是魔,所以魔人,证不了佛!魔者心有所迷,心有所取,心有诸相,心有人我,心有计度,心有所念,心有杂秽,心有所动!故证不了自心不生不灭!不吃不喝不睡不想不动不死,无身为身,心空一如的清净境界!

六波罗蜜是指:檀那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离耶波罗蜜(精进)、禅那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
第3个回答  2013-01-17
波罗蜜:波罗是彼岸的意思,蜜是到的意思。意思就是到彼岸。
般若:这个词我们汉语中没有能确切表达出来的,它涵盖的内容更多,故而经典中遵循多义不翻,皆用音译。汉语中最接近的词,应当是智慧。
般若波罗蜜:可以当做到达彼岸的大智慧。
我们一切众生无始以来,轮转生死苦海,烦恼痛苦生死纠缠无量,难以自拔。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远离这一切的烦恼痛苦生死纠缠,到达解脱自在的彼岸。故而需要修行才能到达彼岸。
如何修行能到彼岸呢?修行六度万行,也就是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是指:檀那波罗蜜(布施)、尸罗波罗蜜(持戒)、羼提波罗蜜(忍辱)、毗离耶波罗蜜(精进)、禅那波罗蜜(禅定)、般若波罗蜜(智慧)。
第4个回答  2015-07-15

般若波罗蜜翻译就是大智慧到彼岸,修行主要就是修大智慧,此智慧能断烦恼、能证最上菩提、能解生死之难、能证大果位,是为大!

六波罗蜜是指:

    檀那波罗蜜(布施)

    尸罗波罗蜜(持戒)

    羼提波罗蜜(忍辱)

    毗离耶波罗蜜(精进)

    禅那波罗蜜(禅定)

    般若波罗蜜(智慧)

六波罗密又可简化为定慧法门,一切修行,为了不动,心性不动才能解脱,不动修法,即是无修之法,并不是不修!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