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勿友不如己者”本意是什么?

最近看一期散文,讲到现今人们普遍缺乏同情心,只愿结交强者,对于他们的冷漠文章说是源于古代的本土生存策略,即“勿友不如己者”,可我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含义,请给予释惑,谢谢。

【名称】无友不如己者
【解释】无:同“毋”,不要、禁止之意。友:名词作动词用,交朋友。
【出处】《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又《论语·子罕第九》: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说解】学习是重要的,但怎样才能学好?孔子教育我们,想学习扎实,为人不能轻浮,“轻乎外者,必不能坚乎内”,为人必须自重才行。近年来学风浮躁,学者涉嫌剽窃者多,做人不庄重,不注重品德修养,这么干,在别人眼里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呢?
另解: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此提出:“千万不要依古人的解释,认为交朋友一定选比自己好的,那就错了。要尊敬每个人,认为所有的朋友,不可能不如自己的。"本人认为,初交友,择善为之。自己修养好了,可以泛交,学人所长。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译注》里保留地取字面意思,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李泽厚《论语今读》说,“无友不如己者”,作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解。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并非真正不去交结不如自己的朋友,或所交朋友都超过自己。如是后者,在现实上不可能,在逻辑上作为普遍原则,任何人将不可能有朋友。所以它只是一种劝勉之辞。
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是教育我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人不如自己。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钱逊先生觉得把意思整个翻转,有点不落忍。他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较合孔子原意。所以译为: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
李零先生就旗帜鲜明地说,不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就是孔子的意思,很清楚,用不着拐弯抹角。
钱穆也这样认为。
萧民元在《论语辨惑》中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先把“主忠信”连上去,应合解“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就是说,君子以忠信为重,不要与不重视忠信的人交朋友。在这里,“不如”不是比自己差的意思,而是不像自己一样很重视忠信的意思。因为忠信这种品德,小而言之,是忠于事而信于人;大而言之,则是忠于国而信于民;皆君子立身行事的要素。
陈志岁《载敬堂集·读书体义·〈论语〉参解》:“〈论语·学而〉记子曰:‘ 无友不如己者。’ 谓没有朋友不有长处,定有逾己者。人各有其长,堪资取补,诲人谦虚砥益尔。〈述而〉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旨别白也。”
可见,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是应该有一个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说话对象的。我们不可能复原当时的情景,就不可能真正知道孔子的意思。不过这句话,确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交友的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6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这句话听起来与其说像教诲,不如说像感慨。难怪后来之人众说纷纭,理解不一,因为就连当时在场亲炙的弟子们所记都还各自不尽相同呢。

  “不要结交不及自己的人。”这是最常见的理解,但也最可疑。其理由是:与比自己优胜的人交游,可以使自己进步,有益处;与不及自己甚至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相处就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浪费时间和感情。鲁迅就对无故浪费别人时间的人深恶痛绝,认为那无异于谋财害命。叶芝声称渴求与自己相等或高于自己的人的友谊,认为自己强而有能力,也希望团结强而有能力的人;其他人的友谊只会是羁绊和烦扰。《吕氏春秋》记述周公的话说:“不如吾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吾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韩诗外传》述南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中论》:“不如己者,须己而植也。然则扶人不暇,将谁相我哉?”这些异口同声的论调似乎有些功利甚至势利,但也符合人之常情。然而,假如换个立场,这种想法岂不是一厢情愿?苏东坡即指出:“世之陋者乐以不己若者为友,则自足而日损,故以此戒之。如必胜己而后友,则胜己者亦不与吾友矣。”其实,《论语·子张》早已论之详矣: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与子张的所闻应该都直接来自孔子。二者之所以不同,可能是弟子们记忆和理解的差异,也可能是孔子特殊的教学方法造成的。孔子往往因材施教,对不同秉赋的弟子予以不同的指导。他还常常在课外平时对“侍坐”的学生随机答问点拨。所以不同的学生很可能有不同的心得。子夏的见解符合“不要结交不及自己的人”这种理解。子张的看法则与之大相径庭。

  “不要结交与自己不同类的人。”这第二种理解是把“如”字当“似”、“像”、“类同”之义讲。据传是孔子所作的《易·系辞上》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就是这个意思。君子不与小人一般见识,自然不会与之为伍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这第三种理解是把“无”字作“没有”解。但是,《论语·子罕》重见此句明明作“毋友不如己者”。二者必有一误。也许是因为孔子的弟子来自五湖四海,有人听不分明老先生的方音,故而笔记有所差异。然而下面的“过则勿惮改”一句,以及《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正可为此解作注。上述的子张也正是这样理解的。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配做孔子理想的朋友呢?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解释单独来讲都嫌不够,而应等量齐观,即须同时符合三种条件者才行。遵照孔子的教导:“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不妨来看看夫子他老人家自己是怎样做的吧。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显然他认为老子有胜于己处,哪怕他已知所问,只是求证而已。据说,事后他感慨说“老子其犹龙乎!”如此看来,想必他很愿意结交老子。然而老子是否以他为友呢?于史无征。但从《道德经》对仁义等儒家理想的批判看来,老子对孔子很可能是不以为然的。至于数百年后孔融与李膺攀通家之好,若按照他自己的逻辑,也只不过是以今度古,“想当然耳”。与孔子同类者呢?他老人家在世之时,天子不臣,诸侯不友,还备受道家隐者之流的嘲笑,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又有谁会引为同类呢!至于弟子们,一来都不及老师,二来人各有志,符合条件者也寥寥。只有一个颜回差不多,可惜尚未圆满,半路夭折了。就算在个别方面胜过孔子,能给他提意见者,当时也没有几个。鲁莽的子路因子见南子而发过几句牢骚,孔子还并未虚心接受。至于小项橐,虽然凭小聪明逞一时之能,但总体素质肯定不如孔子,而且很可能不同道,所以,传说只称孔子师项橐,却未说以他为友。孔子虽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却从未说过必有我友。由此看来,孔子无友,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一人。

  玩笑归玩笑,以上三种理解到底哪个对呢?似乎也都有道理,可以说是交友之道的三个方面或层次。其一可谓尚友。交友之先,自己心里抱有个理想的标准(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标准也可以是权势、财富),要主动选择德能胜过自己的人去亲近,以求有益于上进。其二可谓慎友。当别人有意交接我时,我应慎重加以考察,以免误交匪类。“其不可者拒之”之谓也。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不慎欤?但也有人认为:“至不如我者以我为胜彼而求与我为交,则义不得拒也”(杨树达)。这里,似还应该区分泛泛之交和真正的朋友。泛泛之交不好拒绝,多半是出于面子;真正的朋友才可推心置腹,莫逆相知。其三可谓鉴友。既已为友,则彼此为鉴,切磋琢磨,从善改过,不亦乐乎?孔子举一而我们反三,不亦宜乎。至于哪一种符合他老人家的原意,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了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4-14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友情是生命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朋友关系是人生重要的人际关系,双方志趣相同,没有尊卑,平等互利,尽管符合五行相生原理,往往还是自愿发生。和友相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读之劳形,心不设防,直言无忌,明心见性,两情相悦,古人就说“从师不如访友”。

因为人生混沌,很多的书本教育我们要交益友不叫损友。比较经典的就是孔子说:勿友不如己者。有些人,比如道听途说于丹教授就理解孔子教育后代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喜欢下象棋的朋友有这样的经验:经常和比自己差的人下,慢慢的自己的水平也低了。不仅象棋如此,这种现象放之四海皆准,只要你总和比自己差的人交流,你的水平也每况愈下。

南怀谨大师对子曰“勿友不如己者”却又解释为没有一个朋友不如自己的。即使大家拥有同样的教育背景,但际遇不同成就各异,若干年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就经常活动在一个圈子里,而圈子里相互之间的水平相差无几。于是有的人就得到这样的职场真理:你几年后的收入是你现在交往的几个人收入的平均数。就此而言,南师见解也属正途。

这样小兵疑惑了,孔子真实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呢,还是“没有一个朋友不如自己的”呢?纸上得来终觉浅,尽信书不如无书,读而不思则罔,实践出真知,人生的过程需用我们的一生来求证我们无悔的选择。揣摩把玩“无友不如己者”多年,小兵渐修顿悟,人是自利的动物,趋吉避凶无可非议。小兵小见孔子的“无友不如己者”应该这样理解:作为人生追求,我们自尊自爱,要交比自己有钱或有学问的人,见贤思齐强化自我认同,完善小我;作为道德诉求,我们应该尊重别人,没有一个朋友不如自己的,诸葛亮也曾失街亭错看魏延,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完善大我。

参考资料:

第3个回答  2008-04-14
孔夫子创立了个近乎冷酷的交友原则---勿友不如己者:千万不要和经济和脑力水平还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
比你穷的,你会被这种朋友关系所累的,你和他越亲密,他没钱时会第一时间想到你,如果你不在经济上接济他,到他满意为止,就会对不住这份友谊,万一你发迹却特别容易引起他心理的不忿与不平和妒忌:好的,把你当大款一借几万:坏的,更是会在你背后风言风语.
若是交了过多脑力或是德行比你逊色的朋友,也同样疲惫:今天你要休息,可他要你去蹦迪,另一个却又邀请你去帮他复习,在长久的交往中却不可能给你一丝的帮组和启迪.古人云: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谁不愿意去接近比自己站得更高的人呢?除非你有好为人师的嗜好,否则何必将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尽的重复之上?
久而久之,你难免会对这些入不敷出的友谊心生厌恶.会疏远对方.但正在享受的这份收益的对方难免会心生怨恨.而这时你又要为这些不对称的友谊买单,所以交友自古就要谨慎!---这种友谊是双方都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友谊,却只能感受到对方的压力,友谊是勉强不得的,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一种身心的愉快.虽然不应该对比自己略差的人势力地轻视怠慢,但为了某分友谊,付出的精神补助和物质周济过多,就不如回到圣人的原则.
持久的友谊必须遵循对称的原则
当然也有例外---伯牙和钟子期.他们在物质财富上的拥有就是极不对称,可他们在精神水平上的对称,却促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但这种友谊却是千古少有.
第4个回答  2008-04-14
“勿友不如己者”就是说不要和能力金钱学识这类东西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要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向他们学习。个人认为这句话不对,把交朋友搞的功利了,都这样,交什么朋友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