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建设路径有哪些

如题所述

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因此,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互相交往中,和悦的语气、亲切的称呼、诚挚的态度等等,是相互尊重、友好的表现。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讲文明礼貌能促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道德桥梁。 讲文明礼貌是社会文明和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志之一。人的行为举止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每一个自尊自爱的人都应当把讲究个人礼仪当作获取成功的素质去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会看到种种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如一些人常常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失礼不道歉,无理凶三分,骑车撞倒人后扬长而去,乘车争先恐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老人或抱小孩的妇女不让座……如此等等,都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必须认真克服。 文明礼貌包含的内容和要求很多,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明礼貌的要求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例如,中华民族历来有好客的传统,“有客上门,当降阶而迎”,但是现代社会探亲访友不仅要轻声敲门,而且需提前通过电话等形式预约。另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们与外国友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必须了解、掌握对方的风俗习惯,尊重对方的礼仪。 2、助人为乐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时,大家乐于相助,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给予热情和真诚的帮助与关怀,这就是助人为乐。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一定的人际交往中生活,每个社会成员都不能孤立地生存,而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别人的关心、爱护,更需要别人的支持、帮助。如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主动关心、帮助他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使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然成风,那么,你就能随时随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这个意义上讲,“助人”也就是“助己”。因此,人人都应该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积极主动地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具体来说应做到:一是“我为人人”。每个人都应该从乘车让座、帮助残疾人过马路等小事做起,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二是“遇难相帮”。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他人发生不幸、出现困难时,热情帮助,为其分忧解难。三是“见危相救”。比如,在遇到歹徒行凶时,遇到有人恃强凌弱时,遇到意外险情等危急情况时,每个公民都应该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弘扬正气。近年来,我市先后涌现了秦炳奎、张东京、左宝忠、盛晓虹等一批见义勇为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四是热心公益。社会公益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要关注和支持社会公益,多献一点爱心,多添一份真情,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热心人,如赈灾救荒、捐资助学、义务献血、为社会福利事业捐款捐物等等,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3、爱护公物 公共财物包括一切公共场所的设施,它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大家享有各种服务和便利的物质保证。对待公共财物是爱护、保护,还是浪费、破坏,是一个公民有没有社会主义道德的反映。每个公民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一要爱护本单位的公物,做到公私分明,不占用公家的财物,不化公为私。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不爱护机器、设备;有些人在家里千方百计节约用电、用水,在单位却对“长明灯”、“长流水”满不在乎,视而不见;有些人甚至化公为私,随意占用公家财物,并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二要爱护公共设施,如电话亭、路灯及有关通信线路、交通设施等,还要包括保护文物古迹,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有些人不注意爱护公共设施,我们遗憾地看到:街头的公益广告牌被故意损坏,宣传橱窗的玻璃被人为破坏,市区新公园内设置的几只“梅花鹿”、“小山羊”有的已经成了“残废”;一些人就是喜欢在公园、文物古迹等地“信手题词”;有的人甚至把公共设施视为“发财致富的源泉”,恶意偷盗窨井盖,导致夜间行人受伤致残。三要敢于同侵占、损害、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有些人经常抱怨公用设施差,但是对随意破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见而不问。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同侵占、损害、破坏公物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关心和爱护公共财物.....社会公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挖掘社会公德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外延
社会公德建设的理念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保持传统理念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加入新的元素。其中,“生态公德”理念的提出,就是一个创新。以生态优势为发展立足点,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力求突破,将社会公德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生态公德”为切入点,重点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完全符合当前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亦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生态公德建设突出“生态”重点,必然有助于公民道德责任在自然生态领域从思想观念、发展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
(二)加快经济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完善现代化公共设施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更多的充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公德的形成。同时,在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人们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重点完善相对匮乏且迫切需求的设施,例如停车场、公厕等等。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设施的数量,更要注意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达到便捷、舒适的高标准。
(三)加强制度规范建设,通过制度权威来促进社会公德良性发展
事实证明,良好的社会公德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规章制度、法律规范的强制约束。健全奖励、惩罚和监督机制,把公德教育与规章制度相衔接,使人们的行为向秩序化、规范化发展,是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保障。制度的建立包括修订和完善市民守则、乡规民约以及各种规范性措施的制定等,让社会公德建设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条文,成为可操作的规范。经过较长时间的习惯培养,遵守公德就会变成自觉的自主行为。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国外的新加坡,还是国内著名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张家港,都给我们树立了典范。
当前要加快完善社会公德奖惩激励机制,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鼓励更多的公民作出道德行为。要变“评价型伦理”为“实绩型伦理”,使得公德行为能有一个好的回报,从而使得做好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四)创新社会公德教育形式,教育活动要常态化,活动载体要多样化、具体化、实效化
社会公德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做到“润物细无声”、“长流水不间断”,才能真正达到公德意识深入人心的程度。在选择教育载体形式时,要跳出以往的陈旧单一的模式,寻求创新和突破,载体的设计要有形化,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好接受、容易做”。
1、社会公德教育要注重层次化,富有针对性
社会公德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群体的教育对象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首先,社会公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要成为普遍的共识。教育是形成、巩固和发展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风尚的重要环节。从小进行社会公德培养,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受益一生,事半功倍。当然,在青少年公德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我们必须以家庭教育为抓手,例如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推动家庭道德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和教师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责任。学校在注重专业课教育的同时,多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考虑加入经典教育类课程,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要注重师德建设,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第二,政府公职人员要在社会公德建设中作表率。公务员作为当今社会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政府公职人员都没有以身作则,带头做好道德表率作用,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建设是没有说服力的,必然会影响社会公德建设的开展。如何把“八荣八耻”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规范、约束公务人员“八小时以外”行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政府部门要加强公务员队伍道德素质建设,强化相应的机制体制,可以探索采用科学的方式将道德素质纳入个人考核中。
第三,要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文明素质的教育培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创业生活,为当地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对于 “新市民”这个特殊团体,在融入当地社会初期,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使外来人员知晓并认真履行必要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相协调。
2、社会公德教育要注重立体化、富有生动性
在社会公德建设中,要用一系列的媒介产品作为推广载体。
第一,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来调动舆论力量是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其中新闻舆论的作用不可忽视。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教育和监督功能利用传媒信度和效率高的优势,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使公德规范深入人心,变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交车上的城市频道,起积极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开辟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集中宣传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礼仪知识。同时,也要通过媒体的力量来曝光反面例子,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教育。通过舆论的力量净化社会空气,升华人心,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第二,要积极构建公共文明礼仪网络体系。完善现有的网络教育体系,构建以各级各类学校和市民学校为载体的全民教育网络体系。相对于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网络媒介的参与性更强一些。我们可以尝试以网络为依托,开发系列产品,鼓励创作出更多好的文艺、文学及动漫作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网民参与公德建设。
(五)社会公德建设必须要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民参与
社会公德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的工程,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系统性工程。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努力,政府部门要充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切实把社会公德纳入决策与考核目标,联系工作实际。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作用,使公德教育活动在最广范围内得以开展。同时,社区街道要积极响应号召,做好基层的组织、教育、宣传、引导工作,发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1
一以法制为基础建设道德规范
二树立道德形象塑造完美人格
三加强道德评价积极惩恶扬善 道德评价是道德主体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
四营造道德氛围端正舆论导向 舆论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散布的消息、观点、思想等。
五培育社会细胞倡导家庭美德 家庭是人生存的基地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