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FI和EFI实质区别

华硕目前的图形化界面BIOS,难道这个就是升级版BIOS,大容量图形化界面的UEFI?他的作用就是好看一点吗?

EFI,EFI,可扩展固件接口英文名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的缩写,是英特尔,一个主导个人电脑技术研发的公司推出的一种在未来的类PC的电脑系统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
注:EFI是以小型磁盘分区的形式存放在硬盘上的,并非在BIOS的FLASH里面,AMD 平台支持EFI的很少,只有高端旗舰产品才有例如A75
理论上MacOS可以装在带UEFI的电脑上,但Mac机用的是UEFI V1.X,普通PC的UEFI是V2.x,两者不兼容,而且MacOS需要苹果机的SMC部件,一般PC木有这东东
UEFI:
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由 UEFI 论坛统一管理,UEFI 论坛是由芯片组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固件供应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联合组建的一个组织。该论坛负责维护可跨多种 UEFI PC 使用的规范、测试工具和参考实现。Microsoft 是该论坛的董事会成员,该论坛对所有个人和公司开放,加入该论坛无需支付任何费用。UEFI 为个人计算机定义了下一代固件接口。基本输入和输出系统 (BIOS) 固件最初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使用中断来执行输入/输出操作,在出现之初即确定了 PC 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30
EFI是UEFI的前身。通俗地说,EFI相当于1.0版,UEFI是2.0版。
苹果电脑很早就使用EFI BIOS了。对于PC来说,一般都是UEFI的BIOS。
3TB的硬盘,这两种BIOS都支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12

UEFI与EFI的区别如下:

1.UEFI的全称是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中文名字是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它定义了一种在操作系统和平台固件之间的接口标准,这种接口是用于使操作系统从预启动的操作环境(如:在系统启动之后,但是操作系统开始运作之前),加载到一种操作系统上,这类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或者是Linux。UEFI将提供一个明确的在操作系统与开机时启动固定于硬件中的软件平台之间的接口规范。

2.尽管UEFI与EFI(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的叫法不同,但是UEFI却不是EFI的全面改革,而是它的发展和完善。

3.自从2000年12月12日正式发布EFI1.02之后,EFI一直作为代替传统的Bios固件接口的先进标准而存在。英特尔公司一直拥有EFI的版权,直到2007年,英特尔公司将EFI标准的改进和完善工作全权交给UEFI论坛(一个非营利性的合作贸易组织,其委员会的委员包括AMD,美国安迈,苹果,戴尔,惠普,IBM,超微,因特尔,联想,微软,凤凰科技十一个公司)管理。为了强调这一点,才将EFI改名为UEFI,以此来区别这个固件接口标准是由UEFI论坛发布的,而不是英特尔公司。

4.既然UEFI是EFI的改良版,理所当然的,它跟EFI肯定存在不同之处。在UEFI论坛的成员公司的大力支持和促进下,UEFI针对EFI中的UGA协议,SCSI传输,USB主件控制还有I/O设备方面都作出了改进。而且还添加了网络应用程序接口,X64绑定,服务绑定等新的内容。更重要的一点,由于UEFI是由UEFI论坛的所有成员公司共同商讨确定的,所以它能兼容更多的硬件,具有更广泛的通用性。

EFI,可扩展固件接口英文名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的缩写,是英特尔,一个主导个人电脑技术研发的公司推出的一种在未来的类PC的电脑系统中替代BIOS的升级方案。

注:EFI是以小型磁盘分区的形式存放在硬盘上的,并非在BIOS的FLASH里面,AMD 平台支持EFI的很少,只有高端旗舰产品才有例如A75

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由 UEFI 论坛统一管理,UEFI 论坛是由芯片组供应商、硬件供应商、系统供应商、固件供应商和操作系统供应商联合组建的一个组织。该论坛负责维护可跨多种 UEFI PC 使用的规范、测试工具和参考实现。Microsoft 是该论坛的董事会成员,该论坛对所有个人和公司开放,加入该论坛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02
UEFI全称“统一的可扩展固定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所谓UEFI,实际上就是Intel当年提出的EFI。相比古老陈旧的BIOS系统,UEFI拥有诸多优势,几年前就已经有过大规模报道。不过由于种种原因,UEFI至今也未能在PC中普及。 EFI最初由Intel开发,最后INTEL订定的版本在2002年十二月所释出的1.1版,Intel不会再有其他关于EFI的Specification的发布有关EFI的规范,Intel已于2005年此规范交由UEFI论坛(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论坛(Unified EFIForum),是一个以非盈利为目的的,由计算机业界十一家知名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旨在推广下一代计算机基础固件规范可扩展固件接口的产业联盟。)来推广与发展,之后并更名为Unified EFI(UEFI) [1]。UEFI论坛于2007年1月7日放出2.1版的规范,其中较1.1版增加与改进加密编码(cryptography)、网络认证(network authentication)与用户界面架构(User Interface
Architecture)…相关方面的制定。2009年05月09日,2.3版本发布。截至今日为止,2.3版是最新的公开的版本。
。EFI
是怎么产生的呢?众所周知,英特尔在近二十年来引领以x86系列处理器为基础的PC技术潮流,她的产品如CPU
芯片组等在PC生产线中占据绝对领导的位置。因此,不少人认为这一举动显示了英特尔公司欲染指固件产品市场的野心。事实上,EFI技术源于英特尔

真实模式
此后多次处理器的升级换代都保留了这种运行方式。甚至在含64位扩展技术的至强系列处理器中,处理器加电启动时仍然会切换到16位的实模式下运行。英特尔将这种情况归咎于BIOS
技术的发展缓慢。自从PC兼容机厂商通过净室的方式复制出第一套BIOS源程序,BIOS就以16位汇编代码,寄存器参数调用方式,静态链接,以及1MB以下内存固定编址的形式存在了十几年。
虽然由于各大BIOS厂商近年来的努力,有许多新元素添加到产品中,如PnP BIOS
ACPI
传统
USB
设备支持等等,但
BIOS的根本性质没有得到任何改变。这迫使英特尔在开发更新的处理器时,都必须考虑加进使效能大大降低的兼容模式。有人曾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像保时捷新一代的全自动档跑车,被人套上去一个蹩脚的挂档器。然而,安腾处理器并没有这样的顾虑,它是一个新生的处理器架构,
系统固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都可以完全重新定义。并且这一次,英特尔将其定义为一
个可扩展的,标准化的固件接口规范,不同于传统BIOS的固定的,缺乏文档的,完全基于经验和晦涩约定的一个事实标准。基于
EFI
的第一套系统产品的出现至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如今,英特尔试图将成功运用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技术推广到市场占有率更有优势的PC产品线中,并承诺在2006年间会投入全力的技术支持。
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EFI是用模块化,
C语言风格的参数堆栈传递方式,动态链接的形式构建的系统,较BIOS而言更易于实现,容错和纠错特性更强,缩短了系统研发的时间。它运行于32位或64位模式,乃至未来增强的处理器模式下,突破传统16位代码的寻址能力
,达到处理器的最大寻址。它利用加载
EFI
驱动的形式,识别及操作硬件,不同于BIOS利用挂载真实模式中断的方式增加硬件功能。后者必须将一段类似于驱动的16位代码,放置在固定的0x000C0000至0x000DFFFF之间存储区中,运行这段代码的初始化部分,它将挂载实模式下约定的中断矢量向其他程序提供服务。
例如,VGA图形及文本输出中断(INT 10h),磁盘访问中断服务(INT 13h)等等。由于这段存储空间有限(128KB),BIOS对于所需放置的驱动代码大小超过空间大小的情况无能为力。另外,BIOS的硬件服务程序都以16位代码的形式存在,这就给运行于增强模式的操作系统访问
其服务造成了困难。因此
BIOS
提供的服务在现实中只能提供给操作系统引导程序或MS-DOS 类操作系统使用。而
EFI
系统下的驱动并不是由可以直接运行在CPU上的代码组成的,而是用EFI Byte
Code
编写而成的。这是一组专用于EFI驱动的虚拟机器指令,必须在
EFI
驱动运行环境(
Driver Execution Environment,或DXE
)下被解释运行。这就保证了充分的向下兼容性,打个比方说,一个带有EFI驱动的扩展设备,既可以将其安装在安腾处理器的系统中,也可以安装于支持EFI的新PC系统中,而它的EFI驱动不需要重新编写。这样就无需对系统升级带来的兼容性因素作任何考虑。另外,由于EFI 驱动开发简单,所有的PC部件提供商都可以参与,情形非常类似于现代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这个开发模式曾使
Windows
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成为功能强大,性能优越的操作系统。基于EFI的驱动模型可以使EFI
系统接触到所有的硬件功能,在操作系统运行以前浏览万维网站不再是天方夜谭,甚至实现起来也非常简单。这对基于传统BIOS的系统来说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在BIOS中添加几个简单的USB设备支持都曾使很多BIOS设计师痛苦万分,更何况除了添加对无数网络硬件的支持外,还得凭
空构建一个16位模式下的TCP/IP协议栈
。一些人认为BIOS只不过是由于兼容性问题遗留下来的无足轻重的部分,不值得为它花费太大的升级努力。而反对者认为,当BIOS的出现制约了PC技术的发展时,必须有人对它作必要的改变。
EFI
在概念上非常类似于一个低阶的操作系统,并且具有操控所有硬件资源的能力。不少人感觉它的不断发展将有可能代替现代的操作系统。事实上,EFI的缔造者们在第一版规范出台时就将EFI的能力限制于不足以威胁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首先,它只是硬件和预启动软件间的接口规范;其次,EFI环境下不提供中断的机制,也就是说每个EFI驱动程序必须用轮询(polling)的方式来检查硬件状态,并且需要以解释的方式运行,较操作系统下的机械码驱动效率更低;再则,
EFI系统不提供复杂的缓存器保护功能,它只具备简单的缓存器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就是指运行在x86处理器的段保护模式下,以最大寻址能力为限把缓存器分为一个平坦的段(Segment),所有的程序都有权限访问任何一段位置,并不提供真实的保护服务。当
EFI
所有组件加载完毕时,系统可以开启一个类似于操作系统Shell的命令解释环境,在这里,
用户可以调入执行任何
EFI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是硬件检测及除错软件,引导管理,设置软件,操作系统引导软件等等。理论上来说,对于EFI应用程序的功能并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编写这类软件,并且效果较以前MS-DOS下的软件更华丽,功能更强大。一旦引导软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所有用于引导的服务代码将全部停止工作,部分运行时,代服务程序还可以继续工作,以便于操作系统一时无法找到特定设备的驱动程序时,该设备还可以继续被使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