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是一种理想境界,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是怎样的呢?

如题所述

”天人合一”最初就是一种人类有限的认识能力与生产力不发达状态下产生的朴素混沌的世界观,而不是什么人类的理想境界;只是到了现代社会,经过西方工业化运动,人类享用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后,方才认识到这种过分索取自然之物,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世界不可持久,以及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世界观(哲学观)的重要与”高明”。个人认为:这种思想对现代社会非常重要,但并不表明古人真的比现代人聪明智慧;提出这种思想恰恰表明当时古人还根本无法分清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是一种人类认识能力还比较低下的表征。


“天人合一”思想在远古时代,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应该说都是一致的,都认为是天人一体的,人类匍匐在上天之下,是天之子民,正所谓“天人感应”,天与人是相通的。

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很低,自然界的雷电洪水、地震火山等现象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人类在自然面前恐惧感油然而生。加上人类的生老病死等现象自己也解释不了,产生上天崇拜理所当然,把人类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天人合一”也就非常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人、地、天都师法道、而道师法的是他自己,道是最高层次的概念,类似于法则、规律的意思。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具有“天人合一”思想来源之一。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也讲的是”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意思。后来经过汉代董仲舒、宋代张载等大儒思想家的发展,他们把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与儒家“以德配天”“德位相配”“不违农时”“天命不违”思想结合,形成了儒道合一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哲学思想。


不仅中国古代有上天崇拜,西方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最后发展的路径有所不同:西方对上天崇拜发展出了宗教——对神的崇拜,认为在天之上还有一个统领之神,是至高无上无所不在的神在缔造、指挥与演化这自然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对神的崇拜后来就变成了信仰,形成了宗教;再后来则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可以从自然中脱离出来并观照、研究自然,最终发展出了自然科学,形成了新的自然观。再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西方发展出来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新的世纪。在此之前,人类可以说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吃不饱也穿不暖;之后则越来越丰衣足食,尤其西方的现代生活,不少人用奢侈豪华浪费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当然,不少国家现今仍然有不少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但不管怎样,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水平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而中国则大不一样。古代中国仍然沿着对上天崇拜的道路一直下去,天就是神、神就是天,天人始终没有分离,天人始终“混沌一体”,最终也没有发展出自然科学。到是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君权神授”(神就是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伦理学。这种以社会伦理秩序的运行为主的封建皇权社会,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其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一直也没有多大变化,走着周期性的治乱循环之路。直到在近代与西方遭遇,中国人才艰难的从“天人合一”的农耕文明走上了“天人分离”的工业文明之路。

但这种人类的丰富的物质文明生活严重依赖从自然中过度索取,形成了严重的环境超载重荷,土地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灾害频出不穷,不少国家或地区几乎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而同时,发达国家为了维持自己国民较高生活水平,将大量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制造业迁移到不发达的国家,将工业垃圾运到发展中国家处理。这一些问题都使得现代人类开始重新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一致,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在于:首先必须用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看待万事万物,不能将人与自然相割裂。其次,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再次,人类不能超越自然消纳能力,应在顺应自然前提下有限利用自然资源,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7

“天人互泰”自然观是指天与人、人与自然彼此保持安定太平、和谐美好的常态关系,即天人统一的共同体关系。它辩证地阐明了天人彼此之先后秩序、包容关系、和谐原则、中庸法度及变化规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呼吁人的自律与反思,唤醒人的德性良知。“天人互泰”是一种现代辩证的哲学理念,是在古代朴素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基础上的演进和变奏。在实践上,讨论天人关系应当达到什么样的理想情形,人类应该怎么样才能与自然界保持着互泰的和谐关系有着现实价值和未来意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