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题目历史小故事?

如题所述

一、立子杀母

汉武帝东巡到武垣时,见天有异象,便召来术士询问,术士告知他,这个地方藏着一位属于帝王的奇女子。

据说这位女子双拳紧握,力气再大的人也掰不开。但是汉武帝见到女子后,轻轻地就将其手掌抚开了,只见掌中躺着的是一只小玉钩。见此神奇的情景,汉武帝当即下定决心,将此女带进宫去,而后将之封为“拳夫人”。

一年后,拳夫人怀孕,迟迟十四个月才生下一名男婴。而古往今来,只有上古尧帝是被母亲怀了14个月才生下来。武帝认为这个孩子绝对不一般,于是就将拳夫人晋封为婕妤,为其修“钩弋宫”,称“钩弋夫人”。还给孩子取名弗陵,号钩弋子。

此时因为一场无妄之灾,太子刘据自缢而死,剩余的四位皇子,汉武帝最喜爱的就是幼子刘弗陵,但他想到自己死后若是幼子继承皇位,钩弋夫人必定会成为太后。西汉后宫妇人干涉朝政不是没有发生过,他明白皇帝年幼意味着什么。于是不久,武帝下令处死了钩弋夫人,立刘弗陵为太子。

世人都说“最毒妇人心”,可还有一句话叫做“无毒不丈夫”。为了江山社稷,为了一些未来不可预知的事情,武帝就能够杀掉曾经万般宠爱的人,实在是人心难测、令人心寒啊!

继汉武帝之后,这种立子杀母的惯例就被沿用了下来,许多和钩弋夫人命运相似的女子,无不是死在了自己曾经最亲近的人手里。小编心里直感慨啊!

二、子鱼

在宋代,子鱼算是极为奢侈的美食,与青鱼相似,也叫鲻鱼。

北宋建炎帝南渡之后,子鱼更是供不应求,难得一品其美味。

一次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陪太后聊天,太后无意中提到想吃子鱼,王氏脱口而出:“子鱼我家有的是,回去给您送百十条来。”

秦桧知道以后心里一颤,差点蹦起来,这女人说话太欠考虑,皇家都吃不上的东西怎可说自家有的是?这不是得罪了帝王家吗?

但是覆水难收呐,秦桧灵机一动,干脆以外貌相似的青鱼代替子鱼,送了几十条青鱼上去。

太后见后,以为王氏妇道人家分不清子鱼和青鱼,也便一笑而过,未有追究。

小编琢磨,秦桧此时成为高宗心腹已几十年了,还要为几条子鱼费尽心思,想想岳飞那直来直往的性子,高宗怎可容得下?

三、白鱼

吕夷简是北宋仁宗幼年时的辅政宰相,位高权重,其夫人入内朝觐见皇后,皇后跟她说皇上喜欢吃白鱼,但是按照祖宗旧制,不能取食四方。

这位吕夫人也是个直肠子,回家就马不停蹄地准备了十箱白鱼准备进献,吕夷简说送两箱就可以了,夫人却认为孝敬皇帝的东西怎么能这么小气。吕夷简分析道:皇家都没有的东西,身为臣子,家里怎么能有十箱这么多呢?

说的是呀,臣子千万不能功高自傲、高枕无忧,做错一件小事就能葬送一个家族的命运,真乃“伴君如伴虎”啊!

四、桔子

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刘义隆有个兄弟,名刘义康,被封彭城王。

一天兄弟俩闲聊中,刘义隆顺口说今年进贡的桔子又小又酸,味道着实不佳。刘义康脱口而出:“我家有甜的,送你一些吧。”

说到做到,桔子很快送上来了,个个都比宫里的大三寸,味道颇美。

刘义隆并没有为兄弟的贴心而开心,而是边吃边想:皇帝都吃不上的好东西,兄弟你是怎么弄来的?于是乎立马吩咐下去,查!调查清楚!

结果显示,各地贡品上来之后都要过刘义康那过一关,好的他都挑走了,挑剩下的才会被送进宫。这下,刘义康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得皇帝注目了。果不其然,在这之后刘义康行事诸多僭越,皇帝哥哥刘义隆对他越发不满,最终刘义康被赐死,年仅四十三岁。

的确,身为臣子,不能“僭越”,再“阔”也不能比皇帝“阔”。兄弟至亲,也不能不防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当白衣羽扇再次出现在我的脑海,当那无奈而又忧郁的眼神再次浮现眼前。我知道,我在想你,想那个离我太远太远的你。
一千八百多年,我无法感受那种兵荒马乱,无法感受风云骤变。但我想,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我可以感觉到那个令我牵挂令我神往的你。
当一段段的故事被演绎,我翻开那本《三国志》,从中找到一张干脆面的赠卡,那是好久以前的东西了,其余的我都扔了,只有这一张保存着,也许,这也预示着我以后会思念你,崇拜你。上面的你白衣纶巾,独饮一杯清酒,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一切是那么优先自得。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喜欢归隐之士。
丞相!我一直愿意这样称呼你!尽管你在我的生命中只是一个意象,幻影。但我愿意把那个当成真实的你。我多么希望,可以回到三国,不让你的眼中有遗恨和伤感;我又是那么害怕回到三国,害怕看到你那种无奈的眼神。
我无法感知到那随风而逝的往事,但我依然固执的在书中寻找,我变得对你的名字好敏感,喜欢用手指滑过那三个字,喜欢指间那种凉凉的感觉,这是心痛心酸的感觉,是种让我想流泪的感觉。
我努力想忘却唐叔叔演的你那最后一刻苍老的面容,痛的眼神,可是,却记得更深!秋风残阳,那写有“克复中原”四个字的大旗,被风吹起,飘扬,又缓缓落下,我再也找不到刚出山时你那自信的眼神,飞扬的神采。世事无常,当一些人随风而去之时,难道您的神韵也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逝了吗?我好心痛。
孤月静悬,我想的是你。学校放假,我有时间可以站在窗前,在夜深之时静静赏月,这是一份久违了的宁静淡远呢,平时被作业压得不知东南西北的我从没有机会在回家的时候抬头望望夜空,只是一心想着还有几门作业未完成。
真想嘲笑自己,人事变迁,原以为从小的一切不会变,可谁知,同学录上空洞的言语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诺言,那一段段被我视为值得珍惜的友谊,时间将一切冲淡了,将一切带走了。阔别三年,在学校再一次遇见她们时,却好像不认识一样,背向离开。
距离,有多远······
往事如烟,丞相,我想,对您的崇敬之情不会被时间冲淡,有些事,能随风逝去;有些事,则不能。
这是写诸葛亮的,还有一篇是写曹操的:
不读三国,不论曹。读过三国历史的人,都会对这个奸雄心生好奇。这位逢逆境大笑,放荡不羁的能臣,究竟是不是忠于汉室的?
我认为曹操是忠于汉室的。为了汉室,他参与了每一次讨伐权乱臣贼子的战斗。从讨伐十常侍到诛杀董卓。行刺董卓,即使知道要面对无敌的吕布,他也敢“献刀”,说明了他已经做好了为汉室牺牲的准备,不忠心的话,有必要去以身犯险吗?虽然没行刺成,那也是情势所迫,只怪董贼命不当绝。后来联军破董卓,之后就都停止不前,唯独曹操去追,为什么?因为皇帝还在董卓手里,汉室还是没救出来啊,他当时肯定很纳闷,为什么这群人不追?皇帝谁来救?难不成让董卓自己把皇帝放了?结果被伏兵打得大败,曹操也没什么办法,知道皇帝是救不回来了。如果他不忠于汉室,有必要再冒一次生命危险去抢救皇帝吗?如果说献刀是作秀的话,上次也就秀够了,大家也都知道了,这次有还必要再秀一次忠心吗?损兵折将,命差点没了,这也秀得太狠了吧?他难道就不怕家底都耗尽了,回去让人灭了?要知道,谁都看得清楚,联盟一结束,就是你死我活的兼并战,以曹操的智商,当然能看透这点(连袁绍之流都看清楚了,曹操会不知道?)如果他不是忠于汉室的话,他一定不会去追。通过这件事情,他也已经看到了,靠别人,靠所谓的联盟,靠所谓的仁义之士,肯定是救不了汉室的,最后还得靠自己的力量,套用现在的一句话,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回到封地,他就开始他的复兴汉室的步骤。招纳贤士,东征西讨。如果他是不忠于汉室,智似郭嘉,荀彧,荀攸的大才们自然不会环绕左右,尽心辅佐,这些大才们会不看不出曹操是真忠还是假忠?如果曹操能把这些人都蒙过去,那他就是最聪明的,最会演戏的了,那样的话,刘备的拙劣演技又怎么会骗过他?
当上丞相之后,有人说这时他的心态变了,我觉得或许有那么一点,位置高了,难免会有别的想法,可是只有有想法并不犯罪啊,得看有没有演变成行为。曹操不只一次说过自己想当周公,辅佐皇帝成就大业。他也一直是这么做的。有人说,既然有皇帝,汉室也恢复了。曹操就把权一交,回家养老去得了,为什么还赖着丞相的位置不走?对于这个问题,我说做个过头评价:太幼稚了。曹操把权交了,就能回家养老了?为了统一北方,他杀了多少人,包括当时有名的氏族公卿(比如袁绍一族,四世三公,根深蒂固的关系),这群人要是到皇帝那里告状,或者私下里捣点鬼,雇个杀手,投个毒,一交权,我估计曹操的家族得被杀的一个不剩,祖坟都得刨了。这不是不可能的,看看多尔衮,看看张居正,每一个都是功勋卓著,一旦下了位,立刻被清算。所以,掌权的另一种目的,就是一种无奈的自保。第二,曹操的目标是统一天下,结束军阀混战的时代,如果曹操交权了,剩下的军阀们就能集体辞职不再打仗了,天下就太平了?赤壁之后,孙刘不是也翻脸了?区区一个荆州,让两个联了姻的亲戚,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结果就是五虎上将死的差不多了,都督们也所剩无几。就这个问题上,我就说,刘备和孙权,都不怎么样,都比曹操差多了。所有的人都考虑的是自己的地盘,哪有人关心汉室和皇帝?
最后,说一下我对曹操掌权的理解。我觉得大部分人在这一点上有误解。诸葛亮也是掌权,和曹操的掌 权没什么区别,甚至比曹操的权利还大(诸葛亮还是皇帝的仲父呢,董卓掌权时,皇帝也管他叫爹地,曹操呢,仅仅是个丞相,也没封王)。为什么大家就是揪住曹操不放?只是因为,大家对诸葛亮的印象好,对曹操的差罢了,都怀疑曹操要篡汉。可是,他没篡,这是事实。
用易中天先生对曹操的评语做结尾吧: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第2个回答  2020-09-23
小练笔题目的历史小故事有很多,其中有孔融让梨,还有司马光砸缸的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