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晚清名臣,可曾国藩与左宗棠为何水火不容?

如题所述

曾国藩、左宗棠,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各占一席,都是湖南人,年龄相仿。照理而言,二人应会走的较近。可惜由于个性使然,以致后来二人闹掰,也成了憾事一桩。

看看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大致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二人的性情截然不同,一个克己,一个率性,发生冲突,似乎在所难免。

曾国藩曾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可见,曾国藩对其是相当欣赏。二人关系也一度不错,互相赞赏,彼此关心。平定江南时,一次,曾国藩巡视军队,发现他的行军帐幕太小,就特意让人制了两个大帐幕,送给他。

可是二人的处事方式,反差极大,所以,经常不合拍。这里就有个故事,曾国藩虽然做事严谨,但不是刻板之人,他曾打趣左宗棠的姓字,出了一副上联:“季子才高,与人意见时相左。”“季高”是左宗棠的字。

左宗棠一看,不高兴了,于是,以牙还牙:“藩臣辅国,问伊经济又何曾?”这一对比,能看出个人的“性情”。一个只不过是“词谑”,很是克制,而另一位,却有点“负气”,直言不讳。

二人真正交恶,是在攻破江宁(南京)后。当时,曾国藩相信部下所言,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已亡,认为战事很快就会结束。但没过多久,左宗棠获得情报,洪天贵福在逃到湖州的太平军残部中,于是,他给朝廷打小报告了。曾国藩当然认为他此举别有用心,一怒之下,也上书给朝廷,说他夸大了事实,就是想邀功。

此时的左宗棠,闽浙总督,当然不惧曾国藩的反驳和指责,立刻上书千言,慷慨激昂指责曾国藩的不对,说其欺骗朝廷。二人用“文字”一顿酣战,朝廷头也大,又是用人之际,于是,只好做二人的工作,以和为贵。

二人相斗,自然有人乐得看戏。于是,很快形成两大阵营,有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这时,洪天贵福最终被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但两人之间的死结,却是没有打开。

后来,曾国藩自己解释,为何当年对左宗棠的做法耿耿于怀。因为,左宗棠说他“欺君”,这是他无法忍受的,他一生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二人的私交降到了冰点,但在公事上,曾国藩依旧欣赏左宗棠。

后来,有人和他谈及,左宗棠在西北边陲的一些施政策略时,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他的赞赏,并说:“当今西陲的重任,也只有他可以肩负。”这并不是他故作姿态,而是体现了其容人的雅量。

后来,大学者王闿运在江淮之间游历,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九月,在清江浦遇上曾国藩的巡视船。二人相见,很是高兴,于是,一同看戏,乘曾国藩高兴时,他就建议,和左宗棠握手言欢。曾国藩笑着说:“他现在位居高位,我如何攀谈?”可见,其当时心结已解,只是二人没有机缘再相见。

左宗棠呢?个性要强,心中虽然敬重曾国藩,但嘴上却不肯服软。得知曾国藩去世后,他还是颇为感伤,在家书中他就写到:“曾侯之丧,吾甚悲之......”还特意制了一副挽联,说他自己“自愧不如元辅”,还说“相期毋负平生”。可见,他对他们早年的友谊,还是相当珍惜,虽然后来闹翻,但并没有斩断这份情谊。

二人由于各自的处事原则,由好友变为“对立”,是为可惜。谁都没有先退一步,等到逝者已去,才表明自己的心迹。让人惋惜的同时,又对此做法,难免会有微词。

历史上,类似的事例并不少见。北宋大臣韩琦与富弼,二人都为当时的名贤,早年时,意气投合,互相帮衬,由于偶尔一次政见不合,竟然绝交。韩琦去世,富弼没有任何表示,也没有去吊唁。也不知当年他们二人的友谊,是真是假。

有人这么认为,当年曾、左二人闹翻,是做给朝廷看的。毕竟,满清朝廷对汉官,还是有所“忌惮”。其实,在官场上,更多的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位居高位时,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轻视”,至于友谊,有时不得不让步。

这二人的故事,读来是让人觉得遗憾。只是,如果真正心中珍惜这份情谊,又何苦会让它成为遗憾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1,水火不容倒不至于,只是这两个人在早期私交上有些误会和问题。
2,两个都是名臣,并且都十分欣赏对方。后来左宗棠位居高位,曾国藩觉得他们两个的距离远了,便更没有说清误会的机会了。
3,曾国藩死后,左宗棠十分惋惜。
第2个回答  2020-11-09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两个人的想法和目标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属于对峙的状态,所以肯定会水火不容的。
第3个回答  2020-11-09
我个人认为在位居高位时,容不得他人对自己的“轻视”,至于友谊,有时不得不让步。
第4个回答  2020-11-09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个人的政治观点是不同的,虽然他们都是晚清名臣,但是他们主张的思想是相互矛盾的,也就使得他们水火不相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