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效应是什么

如题所述

螃蟹效应,在US, 称“Crab Bucket Syndrome”或“Crab Syndrome”。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为别的,相互扯后腿的结果。

在国内,大家习惯于用“螃蟹效应”来描述一个行业/公司的人际。“他们不喜欢看到别人的成就与杰出表现,更怕别人超越自己,因而天天想尽办法破坏与打压他人。如果一个组织受制于这种人,久而久之,工作单位里只剩下一群互相牵制、毫无生产力的螃蟹。” 在最近网上广流传的HP员工郭先海写给CEO孙振耀的离职信中,manager沙博士就一典型crab.

风听说Crab Bucket Syndrome,最开始却是老美们拿来形容不良的夫妻和朋友关系的。“如果你最亲近的人习惯于打击你,贬低你;在他们面前,你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无法平稳地实施自我发展,他/她们就是拖你后腿的crab。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你来说就是destructive的。”

重谈Crab Syndrome,契因是前一阵子,风打电话给外地的朋友时,被她无缘无故地贬斥。其实每次跟她打电话都提心吊胆,不知道她会不会又心情不顺,又会在什莫事上埋怨抢白。丢了这个so-called朋友吧,觉得挺可惜的,都认识好多年了;就这样下去吧,相处着实咯噔。同时看到几对离异夫妇,大矛盾都是在小事上一点点积累恶化出来的,记得他们以前拌嘴,言语刻薄,理智全失,大有不彻底贬倒对方尊严誓不罢休的架势。

从独立的个人角度来说,假若一个人走路便能平心静气满怀喜悦,为什莫硬要找一个志趣不投的 “partner”来criticize你的存在?人们联合起来意义究竟为何?

于是在办公室谈天说地的时间发起过一通讨论。主题是,在什莫情形下可以criticize配偶?毫无疑问,当时老美同事们就一致举手表决,无论什莫情况下都不可以criticize任何人,更别说配偶了。

我举一例子,“假如婚前她/他体贴勤快,健康苗条;婚后自私懒惰,肥胖症并发。你无法忍受,难道不说吗?”
同事说,“第一,她/他如果有你无法忍受的生活习性,结婚前你怎莫不去了解?不了解干嘛结婚?”“第二,就算结了婚,如果发现有你无法忍受的习性,先看看能不能说服你自己去顺应它,假如还是无法适应,干吗不离婚?”

第一点风就不好说了。好像在US,社会风气都鼓励婚前充分了解一个人,不同居上个两三年就不算了解。风遇到的同居6年以上分手的例子不在少数。有次一个女人打电话去电台讲述跟男友的情况,说他30岁了,还没有跟女人同居过。主持人立马说,“你惨了,你要牺牲你自己去教育他了。 ”请注意,这里主持人用的是“牺牲”。在我那个年代,结婚前别说充分了解结婚对象了,连婚姻家庭究竟是个怎莫回事都说不清。婚前婚后相互讽刺挖苦得脸红脖子粗是常事。我大学室友的老公就曾经描述过她对他做出的暴行,“扒开我的皮,拽出我在她面前仅存的自尊,掷在地上,还要狠狠地踩上两脚。”另一姐妹说她老公每每在网上看笑话,鼓励人的句子略过不看,损人高招倒是学了不少,在外人身上不好意思用,就拿回家练在她身上。第二点目前倒是在各网站上被日渐独立的姐妹们拿来推崇的,--发现关系destructive到根深蒂固, 不如早散早好。然而以后再处的partner 就一定是constructive的吗?在某种环境里长大的我们这一代,有多少人习惯于关心和尊重他人?有多少人愿意意识到自己就有可能是只crab?

一般来说,在国内,贬或被亲近的人贬是司空见惯。小时候被父母师长贬,大些被同学玩伴贬,工作了被同事朋友贬,最后被配偶贬,越是亲近就越是贬与被贬得厉害。久处这样的环境,渐渐养成一优点和一缺点:优点是皮厚,脸都跟百炼精钢打造成的一样;缺点是,贬人的陋习难怪,玩笑分寸难以把握,在国内习以为常的幽默在这里就有可能被当作了粗言陋行。

当然“贬”本身也有constructive的,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于是贬人的习惯往往会被当事人美化而开脱了去,然而扪心自问,自始至终逆耳的言语倒底有多少会被人们拿来指导行了?撑S了被事后诸葛亮们拿来评说评说。说到底,这涉及到沟通的技巧。若是忠言,为何一定要让它逆耳?明知逆耳的结果是最终不被采纳,就不能以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吗?

最发人深思的是,同事们公认,假如你知道某人是个destructive的,跟他/她相处得时刻提防被他/她拖住后腿,---千万不要拿他/她当朋友。不会做人的人,不配被称作朋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丁蟹效应(又称秋官效应)是香港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1992年10月,香港无线电视播放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集《大时代》。故事讲述由郑少秋饰演的丁蟹,经常在股票市场的熊市中籍着抛空恒生指数期货而获取暴利,正好当时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损失惨重。因此有了“丁蟹效应”一词。此后十几年,几乎每次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的时候,股票市场都会有显著下跌。

科学分析
[编辑本段]
从经济理论上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使这个现象受到一些其他国家的投资者所认识。
从科学角度分析,所谓的丁蟹效应只是股民心理营造出来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每当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播放时,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应会导致自己手头上的股票蚀本,便对股票进行恐惧性抛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机者亦可能以丁蟹效应为借口推跌大市。但现时并无客观证据,显示股民会受丁蟹效应影响投资选择。
另一方面,剧集播放之际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围投资因素恰巧转坏。例如1997年底碰着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底碰着科网股泡沫经济爆破,2007年中碰着美国次级按揭危机等,加上这些剧集多在9月至11月这段股市利淡的时期播出,都使丁蟹效应看来像真有其事。

各次股市下挫资料
[编辑本段]
关于郑少秋各次电视剧播出使股市下挫的资料:
1992年10月播放《大时代》,反映香港股市走势的恒生指数于4日内下跌598点
1994年11月播放《笑看风云》,恒生指数总共累积下跌超过2000点
1996年9月播放《新上海滩》,恒生指数下跌300点
1997年6月播放《天地男儿》,恒生指数下跌735点
1997年12月播放《江湖奇侠传》,恒生指数总共累积下跌5324点,跌穿10,000点水平
1999年6月播放《神剑万里追》,恒生指数下跌1176点
2000年9月播放《世纪之战》,恒生指数于首播日下跌近700点,七日内共下跌1715点
2003年10月播放《非常外父》,恒生指数于首播数日上升100多点,但最后累积下跌501点
2004年3月播放《血荐轩辕》,恒生指数于三日内共下跌550点
2004年10月播放《楚汉骄雄》,恒生指数于首播日下跌近198点
2005年3月播放《御用闲人》,恒生指数亦出现过明显的下跌
2006年4月播放《潮爆大状》,恒生指数在首播日急升258点,5年来首次升破16000点水平,播放中期曾升穿了16900点,可是后期回落至16600点水平。
2007年2月回放《御用闲人》,在农历新年后开市恒生指数两日内共下跌600点
2007年3月回放中的《御用闲人》,恒生指数于2月23日创下的20844点历史高位,反复下跌超过2000点或超过一成。于2007年3月6日,更下跌777点。至2007年3月14日, 甫开市即急跌530点, 中午更跌595点, 当日以18838点收市, 全日共跌496点。
2007年5月播放《谜》(主持),在5月14日首播当日,恒生指数一度冲破21000点,成交额亦创出新高,达九百六十亿元,收市报20,979.24点。然而之后指数反复下跌,截至2007年5月30日,恒生指数跌至20,293.76点,累积跌幅约700点。
2007年7月播放《香港传奇-荣归》,在7月18日首播当日,恒生指数下跌115点,收市报22,842点。7月27日,恒生指数下跌641点,收市报22,570点。8月1日,恒生指数一度跌近一千点,最后收市下跌729点,收市报22,455点。8月6日,恒生指数再下跌601点,跌穿22000关口,收市报21936点。截至2007年8月6日,反复下跌近1500点。8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646点,收报21,792点。总结该剧播放期间,恒生指数大跌1,165点。
2007年8月,美国无线卫星电视播放《潮爆大状》,全球股市因美国次级房屋信贷风暴爆发下跌。

郑少秋的看法
[编辑本段]
近年“丁蟹效应”对股市没有太激烈的影响,有传言称自从2003年《非常外父》的首播数日没有明显跌幅后,“丁蟹效应”的宿命已被打破,可是也有消息指郑少秋演出的喜剧才对股市没有太大影响,如果是一些与香港经济相关的电视剧,香港股市便风起云涌,这次郑少秋在《荣归》中饰演香港地产集团大老板,又会有部分股灾剧情,对此他也说:“是啊!听完这个统计我都有点怕啦,唉!这让我增添了困扰!希望这次我这套剧不会对股市有太大影响啦!如果真是跌的话,希望股民可借此机会趁低吸纳,我已经不买股票,所以不敢说什么,只有希望大家投资要稳重点,凡事不要太过相信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2
基本含义:
螃蟹效应,又称“Crab Bucket Syndrome”或“Crab Syndrome”。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不因为别的原因,就因为相互扯后腿的结果。

来源:
钓过螃蟹的人或许都知道,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多钓几只后,就不必再盖上盖子了,因为这时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
“螃蟹效应”是一种企业伦理的反映,进而表现为不道德的职场行为。其主要特点是,组织成员目光短浅,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内斗,进而整个团队会逐渐地丧失前进的动力,如此,便会出现1+1<2,而且随着“1”增加到N个,最终的能量“和数”会远小于N,从而最终失去生命力。这恰如封建社会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互相倾轧一样,最终导致朝纲败坏,王朝没落。
企业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但一般不表现为单个人之间的内斗,因为企业中的权力毕竟不比官场,只是职责的体现,单个的力量过于薄弱,而是结成朋党,以部门之间或几个团体之间的力量进行内斗。这样的企业一般是有
过早期的辉煌,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一些管理者便昏的头脑,不去思考组织的未来发展战略,而是热心于内部之间的争权夺势,于是企业会在内耗中失去活力。
小人、庸人当道,为巩固自已的地位,他们对贤能者进行排挤、打压、迫害,使整个团队里只存在差于自已及听自已话的人。
自然界的争斗
激励机制与企业文化落后或不健全,使贤能者被同化而缺乏改革进取意识。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意识作用,眼红他人优秀而自已平庸,出现不配合或玩釜底抽薪的动作。
墨守成规的保守主义者,将平衡与稳定视作第一要务,怕有人打破平衡会产生其它影响而限制进取创新。
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心理,做出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