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封建统治者如何稳定粮食价格?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向来以农业立国,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稳定对于百姓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封建王朝里,经常会发生丰收时伤农、欠收时粮价飞涨的现象,因此国安对于粮价进行稳定操作极为关键。民以食为天,古代的封建统治者们,都用什么办法维护粮价稳定呢?

在封建时代,经常通过两项措施来维持粮食价格的稳定,其一是增加粮食产量和相应的粮食储备,以应对不时之需。第二个则是通过财政和商业的手段来维持市场流通中粮食的价格。

不得不说,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的政府可以说是做得相对较好的。通过国家的干预来维持粮价稳定,从而巩固政治统治,这在历朝历代的社会治理方面都是极为看重的。

一、平籴法,封建时代的国家干预粮价手段

(1)战国时期首创的平籴法,有利于维护粮价稳定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导致了百姓生活受战乱影响较大。同时,每一个诸侯国为了追求强大、逐鹿中原,在国内实行变革。

其中魏文君即位以后对魏国的各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一时候,他接受了手底下大臣李悝的建议,在魏国境内实行平籴法。

受战乱影响,魏国境内农民粮食生产产量较低,同时在市场中存在一些通过贩卖农副产品、赚取差价的行为。其中就导致了粮食产价格过高,百姓难以负担。针对这一情况,李悝提出了平籴法。

所谓平籴法,目的在于调动当时魏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通过这一方式为魏国的战备粮进行存储,让魏国变得强大起来。平籴法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向农民收购粮食,以稳定不同年份粮食的价格。

当时魏国正处于农业较为落后的时代里,受天灾人祸的影响,粮食价格经常出现剧烈波动,容易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通过这样的方式,魏国的农民减少了因天灾人祸导致的粮价变动频繁。作为魏国首创的平籴法,被战国的其他各国借鉴了推行。

自此以后,在封建王朝由国家收购粮食以稳定粮价的问题,成为了历代王朝都会重视的一大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立了国家干预粮价的手段,能够减少一些趁火打劫的商人,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百姓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籴法的标准和内容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在一些朝代更深,对于稳定粮食价格作出了新的创造。在汉朝时,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来稳定粮食的价格,但其本质和平籴法几乎是大同小异的。

(2)汉朝采取相应财政政策,稳定粮食价格

汉朝时稳定粮食价格的方式主要还是平籴法,但是这一时候的平籴法应时俱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汉朝将战国时候的平籴法改名为了平准法。

但是在核心的本质也是一样的,新汉发展以通过外险官员到粮食丰收,地方收购粮食,以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历代都坚持的一个基本做法。

但是西汉时与战国的形式大为不同,国实行平籴法涉及的范围是一个诸侯国所处地域面积较小,因此,采用这一方法消耗国力较小,又能起到相对较大的效果。

但是这一时候的汉朝和战国十分裂的时代不一样,国家的大一统使得国土范围远超战国时的各诸侯国。这就使得由政府派人到各个丰收的地方收取粮食与用来平整粮价,成为了一项费时费力的措施。

在这一时候的汉朝,选择了由各选择几个较为重要的地方,将这些粮食统一运到这里。这不仅节省了运费,同时又能迅速将这些粮食分发到各地,以起到应对灾祸或者战争的目的。

汉朝时对平籴法的改造,就是将原本集中一处的粮食进行了分地安置。但是通过这样的财政手段,也仅仅只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价变动频繁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提高了对农业的关注。企图通过从根源上增加和稳定农业粮食生产来达到平稳粮价的目的。

二、重视农业生产,减少粮食年产量的年际变化

(1)采取重农政策,农业生产粮食产量逐渐稳定

在中国几千年以农业立国的封建时代里,农业这个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向来都是统治者极为看重的。于是从战国时的商鞅开始,便确立了重农的政策。为此,重农政策在几千年的封建时代里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农业发展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便是土地问题,战国时,商鞅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就刺激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在之后的封建统治者眼里,将农民安置在土地上、积极进行劳作是建立政权以后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封建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对农民进行奖励的措施。不仅如此,作为统治者,每年都会从形式上体现自己对于农业的重视,在一些重要场合举行相应的仪式,以表现这一政策。

周子之外,作为封建时代里一个最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统治者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相应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眼中,农业向来才是国本。因此,对于农民的政策性体贴和相关的福利措施,在历朝历代都有推行。

例如,在某一时代里,一些关于节气的时候,国家还会给农民以一定的补助。除此以外,在税收方面都会给予农民一定的福利。另外,在对于相关农业设施的建设方面,统治者都进行了大力支持和改造,同时这这些措施又从根源上去稳定了粮价。

(2)修建水利设施、提高种植技术、赈济,从根源稳定粮价

在封建时代里,对于农业发展有较大促进作用的便是水利设施。在那个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年代里,农业的发展非常容易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因此,稳定的灌溉用水和一定的种植技术,成为当时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战国时便修筑了都江堰,使得成都的上万亩肥沃土地,就此变成良田。偶尔在秦汉时又相继修筑了一些水利设施,使得周围地区的粮食产量有了较大提高。这对于稳定粮食价格有着重要意义,使得当时各地区的粮食产量较为平均,不至于因为一年丰收、一年欠收而使得粮价产生较大波动。

不仅如此,封建统治者还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从较为原始的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封建时代农业耕作工具的进步,除此以外,一些辅助农业种植的工具也随之发展。

另外,在封建时代里,最为影响粮价的因素便是天灾或地震。在这一时候,往往会使得农民的一年辛苦,就此成为泡影。

除此以外,还会导致劳动力减少、引发灾荒。国家平时收购得来的粮食便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灾荒年间,政府开仓赈灾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开仓赈灾,使得那些奸商没有机会从中囤积居奇。

不仅如此,在一些粮食较贵的年份里,这些仓库里的粮食往往会通过国家的渠道流入市场当中,以降低市场流通中较高的粮价。因此,在封建统治者的多项手段中,从根源上稳定粮价的方式,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

国家从根源上的稳定粮价的方法是一项基础方法,同时交织的是国家从商业入手对粮价进行调控。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粮食的运输稳定了国家的粮价

在宋朝以来,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这一时候的商业呈现较为繁荣的局面,尽管国家依旧推行重农政策,但是大量的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推动了农业价格的提高。

在这一时候的商业繁荣情况之下,顺带着粮价会有所上涨,而这些商人便会通过长途运输的方式赚取大额的利润。

但这一时候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交流的增加带动了区域间粮食等农产品运输的发展。如明朝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水运、漕运等防运输方式的增加,这就为各地区之间粮食的贸易和贩运提供了条件。

各地区运输方式的增加,成为了国家通过宏观手段稳定各地区粮价的又一重要方式,并且通过运输方式的提高而降低了国家控稳定粮价的财政负担。

结语:

古代统治者们如何稳定粮食价格?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极为重视农业生产。因为稳定的农业生产是维持粮食价格稳定的根源,通过重视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供给以降低价格波动的影响。

除此以外,封建统治者也采用了用财政手段来稳定粮食价格,但这对于封建政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两者相互交织,能够起到较大效果,因此再发展数千年以来,这两大手段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手段。不得不说,唯有稳定农业发展才能巩固国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