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中国的英文名叫china

China在英文字典里的意思是瓷器 里面是不是应该有个故事?麻烦哪位见多视广的朋友讲讲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4806.htm
  china
  开放分类: 中国、文化、英语、瓷器、国家

  China, C大写, 这是中国的意思。
  china, c小写, 则是瓷器的意思。任何地方生产的瓷器都可以叫 china,并不一定代表中国瓷器。

  CHINA与中国的关系

  1、与瓷器的关系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朝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 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 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洛可可式(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U>[font color=#0000cc]洛可可[/font]</U>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 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还有因为当时生产瓷器地方是昌南。所以叫china。

  2、与古梵文的关系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3、与丝绸的关系
  从西方语言演变历史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角度进行考证,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丝绸。
  按照欧洲语言的演变历史,对丝绸与“CHINA”一词之间的关联作了解释。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
  英文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翻译中,中国被译成“SINO”,这与拉丁文中的“丝”比较接近,而在印度语中,“丝”被称为“CINA”,后来口译成“支那”。
  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8
china最早的来自音译“秦”。
第2个回答  2008-07-08
哇?!
第3个回答  2008-07-08
狂....厉害
第4个回答  2008-07-10
进入十七世纪,西欧皇室和宫廷开始兴起收藏中国瓷器之风。现藏德国卡赛尔(Keisel)郎德博物馆的一件青瓷碗,上有卡泽伦博格伯爵(1435-1455)的纹章图案,是现存欧洲最早有年代标识的明朝瓷器,几百年来一直是黑森家族的传家宝。葡萄牙开辟新航路之后,瓷器也成欧洲社会最珍贵的礼物。瓦斯伽·达·伽马、阿尔曼达都曾以瓷器博取葡王曼纽埃尔一世的欢心。现存里斯本科特斯陈列馆(Jose Cortes)中印有曼纽埃尔一世(1469-1521)纹章的青花执壶,是中国最早为西欧特殊订货制造的外外销瓷。正德、嘉靖年间,这类订货大多经葡萄牙贩往欧洲。1604年荷兰人洗劫了装载瓷器返回欧洲的葡萄牙大帆船圣·卡特林号(Santa Caterina),将这批中国瓷器取名Kraaksporeleint,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也参与购买,于是中国陶瓷的影响在欧洲不胫而走。
发端于十七世纪末,延续至十八世纪末叶的欧洲洛可可式(Rococo)艺术风格,以生动、优美、轻倩、自然为特色,其倡导的艺术作风与中国艺术风格中的精致、柔和纤巧和幽雅殊途同归。<U>[font color=#0000cc]洛可可[/font]</U>风格盛行于法国,法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尤为偏爱。那时法国正是欧洲文艺、美术、戏剧、礼节、服饰、装潢仿效的中心,所以具有“中国风格”的物品流传整个欧洲社会。
瓷器初入欧洲,法国人用当时社会流行的小说《牧羊女爱丝坦莱》中的男主人公赛拉同(Celadon)来称呼青瓷。法王路易十四命令首相马扎兰创办中国公司,到广东订造标有法国甲胄纹章的瓷器,凡尔赛宫内列有专室收藏中国陶瓷;而十七世纪的英国人直接用“中国货”(Chinaware)指称来自中国的瓷器。英国女王玛丽二世也醉心华瓷,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以陈列各式瓷器。于是英国社会以华瓷装饰和日用的风气便流行起来,瓷器渐成客厅和内室必不可少的陈设。
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
另据《英汉词海 The English-Chinese Word-Ocean Dictionary》(王同亿 主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China词条介绍,China做为瓷器的涵义,是源于波斯语chini(中国的或中国人),由于受到China表示中国这种表示法的影响,产生了元音音变,由chini变为china,成为瓷器的专有名词。
至于这种变化最终在何时最后确定下来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物品被世界人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一起。还有因为当时生产瓷器地方是昌南。所以叫china。

2、与古梵文的关系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3、与丝绸的关系
从西方语言演变历史以及中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角度进行考证,认为“CHINA”一词来源于丝绸。
按照欧洲语言的演变历史,对丝绸与“CHINA”一词之间的关联作了解释。在希腊文明时期,中国的丝绸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欧洲,于是希腊文中也出现了“丝”这一词汇,希腊文中“丝”的发音与中文相近。随后,在拉丁文中,“丝”的发音已经基本与以后“CHINA”的发音相近,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
英文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翻译中,中国被译成“SINO”,这与拉丁文中的“丝”比较接近,而在印度语中,“丝”被称为“CINA”,后来口译成“支那”。
丝绸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最早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载体,在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中华古代灿烂文明的象征,因此,英文中“中国”的翻译“CHINA”源自丝绸就顺理成章了。
第5个回答  2008-07-11
来源于中国盛产的瓷器,瓷器在英语力叫china,结果把中国也叫作China了,不过要大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