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儒学派的精神实质

有人能告诉我吗?谢谢了急

犬儒学派的精神实质
犬儒,腐儒,酸儒,迂儒,儒弱,儒雅,儒懦……与“儒”联系在一起的词,十有八九是阴性的,甚至是侮辱性的。除了一个儒雅之外,这些词让人听了很不舒服。让人想到迂腐、虚弱、蠢笨、做作、屈从、苟且……总之是让人身上起一身鸡皮疙瘩,肚子里似乎吃进去一只苍蝇,恨不得立刻离开它远远的。
“儒”是怎么被糟蹋的,这个问题值得中国人好好研究。哪怕是强忍着心中的厌恶,也要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儒学信徒们是不会研究这个问题的,对他们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存在。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书本上的儒学,没有实践中的儒学。在书本上的儒学中,儒和犬、酸、腐、迂、柔、弱,扯不上多少关系。书本上的儒学讲的是忠孝仁义、礼仪廉耻;还讲温良谦恭、堂堂正正;还讲舍身取义,治国安邦。可是,实践中儒学却呈现出另外一副模样。实践中的儒学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犬、酸、腐、迂、柔、弱。
如果是有人故意来糟蹋儒家,把儒和丑陋无比的犬、腐、酸、迂硬扯到一起,我想,不但儒生们不会答应,他们也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创造一个新词并且让社会把这个新词接受下来,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把“犬”和“儒”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词:犬儒。然后你赋予这个词新的含义:像犬一样的人,因为他们不知廉耻、不辨是非、貌似忠诚、实为奴性,别人能够理解并且能够接受吗?——如果别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如果大家都觉得把犬和儒放在一起不伦不类,你试图创造新词的努力就是枉费苦心。
然而,试图把犬和儒放在一起轻易地就成功了。这两个字一旦被放到一起,任什么力量也不能把它们再分开,好像这两个字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显然不是来自于犬,因为犬不理解什么是文化,犬不知道主动地向儒靠拢。这种内在的联系,只能是来自于儒,只能是儒采取行动向犬靠拢。当然,儒的本来目标不是向犬靠拢,而是向“某些人”靠拢;可是,他们的靠拢的姿态与犬向人靠拢非常相似。他们主动地培养了自己的犬性,直到有一天,他们跟犬走到了一起。人间诞生了一个新词:犬儒。
犬儒这个词标志着儒的耻辱。人间从没有一个词像“犬儒”一样给一种学派一种身份带来如此大的耻辱。除非是把这个词消灭,或是把犬和儒分开,否则,儒永远也不可能洗刷“犬儒”给自己带来的耻辱。
儒生们辩解说:犬儒是一种西方的主义,与中国的儒学并无关系。他们这样说也有道理。犬儒主义在西方并不那么奴性十足,中国本来也许应该用另一个词来翻译迪欧艮尼的学说。也许,中国未来会修正自己的错误,比如把迪欧艮尼学派重新翻译成颓废主义。可是,我敢肯定,就算是中国这样做了,这对儒生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喜讯。犬儒这个词在中国是不会消 失的。犬和儒既然已经结合在一起,就再也不会分开。
犬儒的精神实质不在于犬,而在于儒。犬儒这个词也许有点侮辱迪欧艮尼,绝对没有侮辱孔子。

多说无益,还是来复习一下论语吧:
孔子“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稓如也。”
再来看看迪欧艮尼是怎么做的。
迪欧艮尼住在一个破水泥筒里。亚历山大来看他,问道:“迪欧艮尼,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迪欧艮尼回答:“走开,别挡着我的阳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04
把愤世嫉俗、行为乖张的人格行为称作“犬儒”源于古希腊。把“犬儒”奉为信仰并坚持一定的主张,持有一定的理想,实践一种生活方式则成了一种“主义”。
“犬儒主义”一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创立的,另一人物第欧根尼则因为住在木桶里的怪异行为而成为更有名的犬儒主义者。当时奉行这一主义的哲学家或思想家,他们的举止言谈行为方式甚至生活态度与狗的某些特征很相似,他们旁若无人、放浪形骸、不知廉耻,却忠诚可靠、感觉灵敏、敌我分明、敢咬敢斗。于是人们就称这些人为“犬儒”,意思是“像狗一样的人”。至于这个称谓是不是肯定来源于此,学界的观点并不一致。
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安提斯泰尼经常到雅典的一个被人们叫做“快犬”的体育场去和人们谈话、辩论,在这个地方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观点的最初的追随者队伍,因而被称作“犬儒派”。“犬儒主义”则由这一学派的观点理念和生活行为演化而来。
“犬儒主义”的称呼无论是怎样的由来,这一主义信奉者的行为用现在的话来说“反正是挺歪的”。这些人的行为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所顾忌,不知羞耻,无动于衷,粗俗无礼,虚荣自负,傲视一切,自我欣赏。他们不要家庭,不要子女,即使结婚,则夫妻同为犬儒,而且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行交合之事。犬儒主义诗人克拉底和女犬儒主义者喜帕契亚就是一对犬儒夫妇。他们藐视一切权威,谁都敢“损”谁都敢“讽”。
照理讲,古希腊的文明是产生理性智者的环境,怎么会出现这么一类人物呢?综合来看,犬儒主义者或称犬儒派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现实产物,也是希腊城邦文化的叛逆。希腊的城邦制度的繁荣孕育了犬儒主义这个极端化的产儿,城邦制度的衰落催生了他。
希腊城邦制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萌芽,到公元前6世纪时基本形成。城邦制度在古希腊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有的城邦如斯巴达保留了国王的职位,但也仅仅是形式而已,并无多少实权,国家大事仍由公民大会于公民选出的监察官、长老会来决定。公民是这个城邦的主人,城邦的政权掌握在作为公民的人们的手中。公民是政治动物,使潜在的政治家。只要有可能的闲暇,有兴趣。他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的管理与决策,城邦也会为他们的参与给与一定的公职津贴,作为生活的必需。在这样的城邦中,就公民的集体而言,其中只有被选举的管理者,而无世袭的专制君主与寄生的官僚,只有拥有不同程度的政治权利的公民,而无俯首听命的臣民。
也正是因为如此,城邦的公民制度也具有二重性,既把城邦看得高于一切,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十分注重个性的自由发展。事物的发展总会出现极端化,城邦制度也不例外。城邦制度在保证公民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公民的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张扬与发展也越来越走向了极端。各个城邦中充满了党派间的斗争,公民大会感情用事议而不决。城邦事务动荡不安,政客间相互攻击、斗争、诽谤甚至是谩骂。理想化的民主的弊端暴露了出来,人类幼年时期的理想受到了挑战。这种弊端和挑战在后来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期几乎到达了极点。人们从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再惨败和苏格拉底的受害及柏拉图的出走西西里等事件中,感受到了这种弊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对人们心灵的冲击,简单的理想主义的民主和公民权利受到了怀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特立独行的人,把反叛城邦制度的理想民主以极端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认为使众多愚蠢的人的愚蠢念头把社会、城邦搞糟了,他们行为上以怪异和反常的行为向现有的秩序、制度、观念、习俗挑战,精神上则躲进个人的心灵深处寻求宁静和快乐。犬儒主义作为这股向社会发起抗议的力量的代表,也就自然的产生了。因此说,为公民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的城邦制度是犬儒主义出现并走向极端化的温床。
回顾人类的历史,每一种新生的事物的出现都意味着对传统的东西的挑战甚至是亵渎,每一种传统的主流地位的丧失都意味着像僵尸样被逐进垃圾场。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6
犬儒 就是像狗一样的知识分子。
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历来被列入“小苏格拉底学派”。“小苏格拉底学派”之“小”不是这些学派自己采用的称呼,显然是来自主流范式的贬称,以显其“非主流”也。这些“非主流”的使命正是在于对主流社会及其“正统哲学”进行激烈地批评。犬儒学派在小苏格拉底学派中,较之其他两个学派――麦加拉学派、享乐学派――在伦理学上的独创性和影响方面要大些,因此必须重视对这一学派的研究。重视对犬儒学派这一非主流学派的研究,还在于从整个希腊伦理史中,非主流与主流学派是并存的两股思潮,它们并存的张力与斗争影响了整个希腊伦理精神的推演与变化。有的学者在强调研究古希腊伦理学史中非主流派的重要性时提出:“希腊伦理的丰富多样和经久不衰的魅力,正是由于主流与反主流两种潮流的共生与张力,希腊没有出现汉朝独尊儒术和中世纪独尊基督教的真正范式霸权局面,所以两种潮流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和发展。总体说来,在雅典上升时期,主流伦理学影响大一些,在希腊国运衰颓时,反主流伦理学更为社会所认同。研究历史的人容易重‘主流’而轻‘支流’,这实际上没有很大道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证明,随着人的生存境遇,面临主要问题的改变,相应的‘解题方式’也必须改变,从而主流、反主流各有其时代有效性,而没有绝对正确性。”
早期:追求自然、本质,追求真理、美德,蔑视世俗,愤世嫉俗 是理想主义
后期:玩世不恭、丧失道德,对人情世故十分冷漠,对一切十分绝望 是虚无主义
第3个回答  2015-10-06
犬儒学派的主要教条是,人要摆脱世俗的利益而追求唯一值得拥有的善。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犬儒学派对之后的斯多葛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犬儒学派”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或说该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希腊语:Ἀντισθένης,英语:Antisthenes,前445年-前365年)曾经在一个称为“快犬”(Cynosarges)的运动场演讲,或说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称为“犬”。到现代,“犬儒主义”这一词在西方则带有贬义,意指对人类真诚的不信任,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和行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