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常见的麻雀,为什么现在成了保护动物?

"近日,G2432次列车即将关门之前,一只小麻雀飞进车厢,从呼和浩特坐到了北京。"

麻雀并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二级”和“二类”的区别还是很大。国家将动物的濒危等级不同分为了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其中一级比二级要濒危,比如东北虎、大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原鸡、黑熊等等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它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中的分级。而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则是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就是“三有名录”中的分级,相比而言,在该名录下的动物要比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要多,分布也相对较广,但是由于人为的关系有一定的灭绝危险,比如野猪、刺猬、狐狸、黄鼠狼、狼等都在该目录之下。简单的说非法猎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就够刑事,而三有动物,比如麻雀,20只以上才构成刑事。

那么,麻雀为什么在“三有名录”中呢?我们简单地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麻雀是有益的鸟类?

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们分开来了说一下这个两个原因真伪。

第一,麻雀主要以农作物为食?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产两窝卵,最多4窝,在此期间,由于麻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育雏,而小麻雀孵化后只吃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数的谷类农作物)植物上的昆虫(鳞翅目下的飞蛾、蝴蝶幼虫和成虫为主),所以,它们的存在能够减少农业的病虫害。

只有到了秋冬两季时,麻雀才开始由肉食转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却是吃粮食,但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完成后,它们去哪吃粮食呢?

因此,麻雀实际上对农作物的“利大于弊”,所以它绝对是一种益鸟。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因为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从麻雀的食性特点上看,它们虽然会以粮食为食,但是只是少数季节,而且它们能吃粮食的时间太短了,总体而言它还是以昆虫和草籽为食的,因此,麻雀并不是“害鸟”,而是“益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8

麻雀虽不是益鸟,繁殖也不是很慢!但随着近些年林地资源的减少,和人们的大肆捕杀,食用,已造成麻雀的大量减少。为此,麻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所以麻雀现在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了。

第2个回答  2021-08-28

曾经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麻雀被一张“判决书”定为“四害”而执行死刑,于是,全国范围内发起了“除四害、讲卫生”的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无论城乡,人人齐心协力,围歼麻雀,使麻雀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时至今日,麻雀已逐渐消亡。

不知过了多久,一纸文书为麻雀“平反”,使麻雀如重获新生,人类开始与麻雀和谐共处,麻雀从此安然无恙,麻雀名正言顺地受到国家保护,尽管麻雀有偷食祸害庄稼的恶习,但人类念及自己捕捉蚊蝇等害虫有功,让这些永远离不开人类的小精灵一一麻雀变得凉爽。
以往人们对生态的认识很浅,曾经一度对麻雀进行过毁灭性的捕杀。

“麻雀”一词在195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消灭四害讲卫生的通知》中就有体现,图中是全民捕杀麻雀。的确,麻雀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谷类作物生长的地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定位为害鸟也不过分。

但是实际上,麻雀对生态的益处远远大于这些有缺陷的地方,毕竟它也需要生存,麻雀是鳞翅目虫类动物的天敌,我们也应该对这些自然生物慷慨一点。
此外,张劲夫还指出,生物的益害因时代和地点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而且现在麻雀的数量大大减少,在四川省的一些地方甚至已经消失。

与麻雀相伴的还有人类数万年的生命,因此为了保护生态,为了保护人类自身,将麻雀列为我国三大保护鸟类。

麻雀可以人工饲养,而且非常听话。要紧的是要从小饲养,当小麻雀还没吃饱的时候,就把它从麻雀窝里拿出来(比较残忍),用笼子把它关起来,放在麻雀窝附近,让它的父母喂它,或者人工喂它米团,等它长大了要飞,先在屋里放飞,再慢慢让它认人放飞就可以驯养了。若成鸟不能被人工饲养,因为它已经对人类产生了恐惧,会惊恐,拒食而死。

第3个回答  2021-08-28

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们分开来了说一下这个两个原因真伪。

第一,麻雀主要以农作物为食?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产两窝卵,最多4窝,在此期间,由于麻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育雏,而小麻雀孵化后只吃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数的谷类农作物)植物上的昆虫(鳞翅目下的飞蛾、蝴蝶幼虫和成虫为主),所以,它们的存在能够减少农业的病虫害。

只有到了秋冬两季时,麻雀才开始由肉食转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却是吃粮食,但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完成后,它们去哪吃粮食呢?

因此,麻雀实际上对农作物的“利大于弊”,所以它绝对是一种益鸟。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因为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第4个回答  2021-08-28

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们分开来了说一下这个两个原因真伪。



第一,麻雀主要以农作物为食?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产两窝卵,最多4窝,在此期间,由于麻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育雏,而小麻雀孵化后只吃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数的谷类农作物)植物上的昆虫(鳞翅目下的飞蛾、蝴蝶幼虫和成虫为主),所以,它们的存在能够减少农业的病虫害。

只有到了秋冬两季时,麻雀才开始由肉食转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却是吃粮食,但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完成后,它们去哪吃粮食呢?

因此,麻雀实际上对农作物的“利大于弊”,所以它绝对是一种益鸟。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因为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