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唇亡齿寒为何长平之战赵国孤军奋战,其余5国作壁上观吗?

如题所述

六国唇亡齿寒,这倒是真的,但是秦赵两国在当时来说都是大国,两国实力相当,这些诸侯大多都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压根没打算参与到这场灭国之战中。五国不愿参战,此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秦赵之战,乃是灭国之战,小国家不敢参与。

这一战跟以往不同,秦赵两国都是倾国而出,秦军出兵四十万,赵国出兵四十五万。双方已经在长平一带坚守了三年之久,实力消耗巨大,粮草不断输送到前线,任何一个小波动都有可能引导这场仗战争朝着意料之外发展下去。

其他五国并不敢参与其中,如果帮助赵国灭了秦国,那赵国一家独大是必然的,灭六国的可就不是秦国了,而是胡服骑射的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的实力与日俱增,压根就不是其他五国所能比拟。

所以这五国不可能帮助赵国,他们跟秦国关系也不好,所以也不会帮助秦国,只能看着他们互相消耗,以此达到跟其他五国同样的水平。

其他五国都被秦国给打怕了,没有实力参与。

这一战的主要原因是秦赵两国争夺上党地区十七座城池。这块地盘原本是韩国的,韩国被秦国给打怕了,所以主动割让上党十七座城池给秦国。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主动投靠了赵国,赵国欣然接受了上党地区。

这下子秦国被惹毛了,这才出兵攻打赵国长平。其实在这之前,其他五国都被秦国收拾怕了,齐国遭到六国联军的袭击,基本灭国,刚刚复国二十年并没有什么实力。垂沙之战、鄢郢之战,楚军被秦军打得被迫迁都,毫无还手之力。伊阙之战,韩魏联军损失24万士兵。

华阳之战,赵魏联军被斩杀15万士兵之多,赵魏两国都丢了不少城池地盘。

至于燕国,燕王喜本来就觉得赵国碍眼,跟自己接壤。他十分希望秦军击败赵国,自己好分一杯羹,不帮倒忙就不错了。燕国此前被齐国收拾了一顿,是没有实力跟秦赵两国叫板的,所以他两不相帮。

赵孝成王立场不够坚定,其余五国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打。

廉颇镇守长平三年有余,秦赵两国之间压根就没什么大的战役,基本都是小范围摩擦。这在其余五国看来,本身就比较奇怪,他们认为秦赵压根就不想打仗啊。此外赵国也没有向其他五国求援的意思,他甚至在廉颇守长平的时候,派使者前往秦国议和。

秦国看到赵国前来议和,为了麻痹其他五国,欣然接受了议和的事情。并且偷偷放出风,说秦国不怕廉颇,最怕的就是马服君赵奢。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当时赵奢已经死了,他认为只要派赵奢的儿子赵括前去迎战,那秦军必败无疑。

所以赵孝成王再次撕毁和谈,临阵换将,用赵括取代了廉颇。如此这般反复,使得其余五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旦出兵那就等于是得罪了秦国。要是赵孝成王以后又不打的话,他们岂不是白白得罪了强大的秦国?

赵括兵败如山倒,其余五国压根来不及调兵来救援。

其余五国当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可是他们压根来不及前去救援长平。因为赵括前去长平以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被秦军为困起来。秦军阻断了45万赵军的粮草,让他们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互相厮杀。

自始至终赵军都没有太大伤亡,被围的赵军最后还剩下40万之多,主要就是两个月后被围困失去了粮草,所以他们才全部投降。而这40万大军在一夕之间被白起命人全部坑杀,这也来得太快了。

消息传到赵国的时候,赵孝成王差点没吓死,这才想起来联络五国前来救援。五国来援的时候,赵国的45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所以赵国只能保住都城邯郸,却再也无法跟强大的秦国抗衡。

总结:秦昭襄王把其余五国打怕了,他们只能选择作壁上观。
    长平之战是一场灭国之战,秦赵两国投入的兵力是相当强悍的,一般小国家并不敢参与其中。秦昭襄王时期,任用白起为将,对战国其余六国均发起过进攻,将这些国家给打怕了,他们再也不敢跟秦军叫板,他们也没有实力跟秦国叫板。赵孝成王本人立场不够坚定,一会儿要打,一会儿要和,最后又要打,这让其他五国不知所措。赵括败得太快了,从带兵到失败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而40万大军更是在一夕之间被坑杀,所以其余五国来不及救援。

长平之战,是秦国一统天下的第一场大战,为秦始皇日后扫荡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赵国再也没有实力跟秦国叫板,白起也因此被封杀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因为长平之战之前,秦国和赵国是最强的,其余国家都是想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捡漏。
第2个回答  2020-12-25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他诸侯国的实力非常的弱,还有就是他们想要明哲保身而导致的结果。
第3个回答  2020-12-25
秦国的纵横家张仪提出近交远攻的外交方针,使其他各国相互牵制,更何况其他六国各怀心思,不能达成一致。
第4个回答  2020-12-29
看看欧洲人战略眼光特别是英国高下立马显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