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则一念不起,动则完善相随,从无为和有为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两百字即可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

“动”和“静”是心的两个基本状态,所以古德提出了“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相随”的修心原则。
....
....
对于绝大多数凡夫来说,如果能让念头减少一半,痛苦和混乱就会减少一半;如果能保持一刻钟的“心如止水”,则在这一刻钟内,痛苦将根本无法产生。许多人的心常常处在痛苦和愤怒的状态,犹如疯狂的野马,无法停息下来。这些痛苦和愤怒的心灵,甚至许多次地生起摧毁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尝试过将念头歇下来,安住于“一念不生”的状态。

歇下疲倦的心!我们要常常这样训练,使心具有歇下来的能力。一个身体疲倦的人如果让自己的身体歇下来,就会渐渐恢复体力;同样,一个妄念纷飞的人,尤其是痛苦、混乱和悲伤连绵不断的人,应当学会歇下自己的念头,让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常常这样训练就会发现,自心其实是独立于外境的,一切痛苦都是心自找的,无需依赖于任何外境,心自己就能安乐自在。

在佛教禅定的修心方法中,有一种很殊胜的方法,就是停止“身口意”三门的一切活动: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一动不动,嘴里不说任何语言,心里也停止一切思维活动,好像一个极为疲倦的人躺下来休息一样。当我们这样去练习的时候,就会发现身心都会泯灭在虚空中,保持住这种“身心如虚空”的状态,就是禅修的开始。

当我们从禅定中出来,允许念头生起的时候,要贯彻“动则万善相随”的原则。犹如哨兵审查每一个经过城门的路人、不让一个可疑分子进入城内一样,要仔细审查每一个在心中生起的念头。对那些会导致自他痛苦的一切恶念,诸如伤害众生的、愤怒的、贪婪的、傲慢的、嫉妒的、吝啬的、忧伤的、焦虑的……等等,一概不予放行;而应当鼓励一切可以导致自他安乐的善念生起,如宽容的、安详的、慈悲的、喜悦快乐的……等等。

生命的本质就是永不停息的心灵活动。无论身处何处,心是怎样的,我们就怎样地活着,心活动的方式就是我们活着的方式。如果心的活动是快乐的,我们就快乐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痛苦的,我们就痛苦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焦虑的,我们就焦虑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盼望的,我们就盼望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愤怒的,我们就愤怒地活着;如果心的活动是嫉妒的,我们就嫉妒地活着……。所以,只有有效地控制各种恶念的产生,并保证生起的念头都是善的,我们才能快乐地活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4
静,表示的是等待,比如你在追求什么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努力做些什么,而静则是什么都不去做,只是一味的去思考,去等待。而动却是相反的,它不仅要去想,还有去做 ,怎么样把它做好。它不止是有想法而且还是加以了行动的。其实不是动还是静,最好是可以加在一起。相互取长补短。我这里不是说动或静怎么样,各有各的好处与短处。再我们去做完一件事情之后只能静静的等待一个结果。而在事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是要行动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