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魏救赵成语解释

如题所述

围魏救赵是一个源自战国时期的成语,它的故事记载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成语出自公元前353年,当时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遣将领孙膑和田忌率军救援,而不是直接解救赵国,他们采取了一个巧妙的策略——围攻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魏军撤退以保卫自己的国家。这一举动使得赵国的压力骤减,最终成功解围。
围魏救赵的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一种战术,即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它的语法结构是连动式,可以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通常用于描述军事策略。
围魏救赵的近义词包括围城打援、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等,而它的反义词则有束手待毙、束手无策、束手就擒等。
关于围魏救赵的故事,它不仅是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也是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战役。在这个故事中,孙膑利用了庞涓对赵国的进攻,提出了一种间接的解围方法。孙膑曾是庞涓的师兄弟,因庞涓的陷害而逃至齐国。在齐国军队救援赵国时,孙膑建议田忌采取围攻魏国都城的策略,这一计策成功迫使魏军回撤,并在桂陵设伏击败了魏军,大大提升了齐国的声望。
在现代汉语中,围魏救赵的例句和造句广泛应用于描述类似的战术思维,尽管这一策略在道德上可能存在争议,但在实际的军事冲突中并不罕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