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的发展史

如题所述

1、中国在古代就已经发现了电和磁的现象,并在古籍中记录了“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磁石最初被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早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的《论衡》中就提到了“司南”。到十一世纪,中国发明了指南针,这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所记载,表明当时已经认识到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传到欧洲。
2、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电磁现象的研究因生产需求而迅速推进。库仑在1785年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电荷概念的定量意义奠定了基础。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对磁针有影响,而安培确认了通电线圈与磁铁的相似作用。欧姆在1826年提出了欧姆定律,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成为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楞次在1833年提出了楞次定则,并在1844年与焦耳分别独立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雅可比在1834年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证明了电能的实际应用。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在电机工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发明了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次采用三相输电线。麦克斯韦在1864年至1873年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赫兹在1888年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马克尼和波波夫在赫兹实验七年后分别独立开展了无线电通信试验。
3、电子科学技术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爱迪生在1883年发现了热电子效应,弗莱明在1904年利用此效应制成了电子二极管,并证实了其“阀门”作用。1906年,德弗雷斯在弗莱明的二极管中加入栅极,发明了电子三极管,这是电子技术早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电子管在电子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晶体管在1948年的发明,电子管逐渐被取代。尽管如此,电子管在某些应用中仍因其稳定性和经济性而受到青睐。
4、1958年,集成电路的第一个样品问世,标志着电子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集成电路实现了材料、元件、电路的统一,与传统电子元件的设计和生产方式以及电路结构形式有着本质的不同。随着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进一步凸显了其优越性。
5、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并逐渐完善。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已经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运算速度已达每秒数十亿次。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特别是自七十年代卫星计算机问世以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6、数字控制和数字测量技术不断扩展并广泛应用。数字控制机床和“自适应”数字控制机床的出现,以及利用电子计算机对多台数字控制机床进行集中控制的实现,都是该领域发展的标志。晶体闸流管(可控硅)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使半导体技术进入了强电领域。
7、随着生产和社会科技的发展需求,电子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如空间电子技术、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和遥感技术、微波应用等。电子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变革性的推动作用,电子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电子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技术水平,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建设产生了直接影响,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速度和国家安全,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