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徐干著作)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中论》是徐干的政论性著作,属于子书范畴。它的宗旨在于阐发义理,源于经典教诲,并致力于圣贤之道。因此,除《宋史》将其归入杂家外,其他史书普遍将之视为儒家文献。现存的《中论》分为上下两卷,共二十篇文章,上卷包含从《治学》到《爵禄》的十篇文章,下卷包含从《考伪》到《民数》的十篇文章。另外,《群书治要》收录了《中论》中的《复三年丧》和《制役》两篇逸文,现本《中论》多附录这些内容,表明现存的《中论》并非完整的原书。通过分析历代官私书目对《中论》的著录,可以推断该书在宋代已有残缺。
关于《中论》的作者徐干,他是魏晋时期的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曾称赞《中论》为“一家之言”,称其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与吴质书》)。
《中论》在历代书目中的著录情况如下:《隋书·经籍志》记载为六卷,《旧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崇文总目》也记录为六卷,而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则记载为二卷,《文献通考》和《四库全书总目》也作二卷。曾巩曾校勘《中论》,并在序言中提到:“最初在馆阁只见《中论》二十篇,后来阅读《贞观政要》,惊奇地发现唐太宗曾提到曾阅读干《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本独缺。于是查阅《魏志》,发现文帝称干著《中论》二十余篇,这才知道馆阁所藏并非全书。”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也提到了《中论》的着录情况,称:“现在这个版本也仅二十篇,分为上下两卷。按《崇文总目》六卷,不知何人合并的。”李献民提到“别本有《复三年》、《制役》二篇”,可知子固时尚未遗失,只是未曾得见。
根据曾巩、晁公武的着录情况,可以推断直至宋仁宗景佑元年编撰《崇文总目》时,《中论》应该还有完本存世,但到了南宋时期,该书已成为残缺不全,并且出现了合上下两卷的本子,晁公武、陈振孙、马端临等人的着录所依据的就是这个版本。此外,在北宋时期,《中论》已有不同版本,曾巩明确表示所见的为二十篇,说明他所见的版本已经缺少了《复三年丧》和《制役》两篇,而李献民所提到的“别本”,则比曾巩所见的版本多出了《复三年丧》、《制役》两篇。到了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晁公武在编撰《郡斋读书志》时,所依据的是已经合并为上下两卷的本子,说明当时《中论》已经没有完本流传了。
《四库全书总目》在论述《中论》版本情况时提到:“此书隋、唐志皆作六卷,隋志又注云:‘梁目一卷。’《崇文总目》亦作六卷,而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则宋人所并矣。书凡二十篇,……曾巩校书序云:‘始见馆阁《中论》二十篇,及观《贞观政要》,太宗称尝见干《中论·复三年丧》篇,今书独阙,又考之《魏志》,文帝称干著《中论》二十余篇,乃知馆阁本非全书。而晁公武又称李献民所见别本,实有《复三年丧》、《制役》二篇。李献民者,李淑之子,尝撰《邯郸书目》者也。是其书在宋仁宗时尚未尽残阙,巩特据馆阁不全本着之于录,相沿既久,所谓别本者不可复见,于是二篇遂佚不存。”综合前面引用的材料,可以知道《四库全书总目》的论述与实际情况相符。
《中论》有一篇原序,但未标明作者姓名,作者可能是徐干同时代的人。《中论·序》的结尾提到:“余数侍坐,观君之言长怖,笃意自勉而心自薄也。何则?自顾才志不如之远矣耳。然宗之仰之,以为师表。自君之亡,有子贡山梁之行,故追述其事。”这段文字表明,序的作者曾与徐干有交往,对徐干的道德和文学非常尊敬,《中论》一书也非常推崇。徐干去世后,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思念以及担心《中论》一书就此失传,特意作了此序。因此,可以断定该序作者是徐干同时代人。由于《中论·序》与《中论》注解出自同一人之手,也就是说,这个与徐干同时代之人不仅为《中论》作序,而且注解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姚振绪《〈隋书·经籍志〉考证》提到:“案《中论》旧序末云:‘故追述其事,粗举其显露易知之数,沈冥幽微、深奥广远者,遗之精通君子,将自赞明之也。’此数语,则为注其书者之所作,可知也。”虽然有说法认为这个为《中论》作序和注解的人是“任嘏”,但由于缺乏文献证据,这个说法无法确定。
《中论》的版本在《四库全书》中记载为二卷(通行本),作者为汉徐干。徐干字伟长,建安时期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五官将文学。他的事迹在《魏志·王粲传》中有附见,因此历史上常将其视为魏人。然而,徐干去世后三年,魏才受禅,所以不能立即将魏视为帝王之统。陈寿撰写《三国志》时,将起源归于曹操,称其为太祖,因此将徐干等僚属都归入《魏志》,这并非实际情况。《中论》在隋、唐两朝的志书中都作六卷,《隋志》还注称梁目为 一卷,《崇文总目》也作六卷。该书的宗旨是阐发义理,源于经典教诲,并致力于圣贤之道,因此前代史书都将其列为儒家。曾巩在《校书序》中提到,最初在馆阁只见《中论》二十篇,后来阅读《贞观政要》,惊奇地发现唐太宗曾提到曾阅读干《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本独缺。于是查阅《魏志》,发现文帝称干著《中论》二十余篇,这才知道馆阁所藏并非全书。而晁公武又称李献民所见别本,实有《复三年丧》、《制役》二篇。李献民者,李淑之子,尝撰《邯郸书目》者也。是其书在宋仁宗时尚未尽残阙,巩特据馆阁不全本着之于录,相沿既久,所谓别本者不可复见,于是二篇遂佚不存。又书前有原序一篇,不题名字,陈振孙以为干同时人所作。今验其文,颇类汉人体格,知振孙所言为不诬。惟《魏志》称干卒于建安二十二年,而序乃作于二十三年二月,与史颇异。传写必有一讹,今亦莫考其孰是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