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清平乐》的诗词及鉴赏

如题所述

清平乐(春归何处)
  作者: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注释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简介】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
  ==简析==:
  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倍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
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在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在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晏殊:清平乐 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小词抒发初秋时节淡淡的哀愁,语意极含蕴,极有分寸,作者只从景物的变易和主人公细微的感觉着笔,而不正面写情,读来却使人品味到句句寓情、字字含愁。语言清丽,风调和婉。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总析】
  这首词的特点是风调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晏殊以相位之尊,间为小歌词,得花间遗韵。刘攽《中山诗话》说:“无献尤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也就是说他的词风酷似冯延巳。但从这首词来看,它的闲雅风调虽似冯词,而其华贵气象倒有点象温庭筠的作品。不过温词的华贵,大都表现在词藻上的镂金错采,故王国维以“画屏金鹧鸪”状其词风。晏词的华贵却不专主形貌,而在于精神。“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见吴处厚《青箱杂记》)这首词中所写的风,正与上举两例相似。它所塑造的形象,借用晁补之评论其子晏几道词的说话,一看就知道“不是三家村中人”,而是一个雍容闲雅的士大夫。
[编辑本段]8、晏几道
  《清平乐》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清平乐】晏几道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评析]
  晏几道的词作,词彩比较华丽,意象也比较密集,但他处理得相当流动,绝无平板凝滞之病,这可以说是糅合了花间词与南唐词的特点。而词句的精巧新颖,也是明显的长处。
  【清平乐】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清平乐】晏几道
  波纹碧皱,曲水清明后.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归来紫陌东头,金钗换酒消愁.柳影深深细路,花梢小小层楼.
  【清平乐】晏几道
  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小琼闲抱琵琶。雪香微透轻纱。正好一枝娇艳,当筵独占韶华。
  【清平乐】晏几道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後,几番花信来时。
  【清平乐】晏几道
  可怜娇小。掌上承恩早。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清平乐】晏几道
  红英落尽。未有相逢信。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
  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
  【清平乐】晏几道
  春云绿处。又见归鸿去。侧帽风前花满路。冶叶倡条情绪。
  红楼桂酒新开。曾携翠袖同来。醉弄影娥池水,短箫吹落残梅。
  【清平乐】晏几道
  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正在十洲残梦,水心宫殿斜阳。
  【清平乐】晏几道
  笙歌宛转。台上吴王宴。宫女如花倚春殿。舞绽缕金衣线。
  酒阑画烛低迷。彩鸳惊起双栖。月底三千绣户,云间十二琼梯。
  【清平乐】晏几道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後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清平乐】晏几道
  双纹彩袖。笑捧金船酒。娇妙如花轻似柳。劝客千春长寿。
  艳歌更倚疏弦。有情须醉尊前。恰是可怜时候,玉娇今夜初圆。
  【清平乐】晏几道
  寒催酒醒。晓陌飞霜定。背照画帘残烛影。斜月光中人静。
  锦衣才子西征。万重云水初程。翠黛倚门相送,鸾肠断处离声。
  【清平乐】晏几道
  莲开欲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采莲心事年年。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清平乐】晏几道
  沈思暗记。几许无凭事。菊靥开残秋少味。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微凉暗入香襟。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清平乐】晏几道
  莺来燕去。宋玉墙东路。草草幽欢能几度。便有系人心处。
  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一点恹恹谁会,依前凭暖阑干。
  【清平乐】晏几道
  心期休问。只有尊前分。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
  劝人满酌金锺。清歌唱彻还重。莫道後期无定,梦魂犹有相逢。
  【清平乐】欧阳修
  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长忆小阑闲共绕,携手绿丛含笑。
  别来音信全无,旧期前事堪猜。门掩日斜人静,落花愁点青苔。
  【清平乐】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翻译】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解析】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简析】
  词的首字为“别”,全词在写离情。
  词的开端点明事由和季节。“春半”本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之时,皆因一“别”字让人举首触目间柔肠寸断,触目之景则是:梅蕊缤纷,零落如雪,鸿雁南归,锦书无着。睹景伤情,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出一层意来。梦之成否,与“路遥”何干?偏是无理之句,见至诚之情!后主之词,素以白描见功力,淡笔勾勒,简净真淳,流走如珠,自然天成,毋庸赘语多释,此处想从意象角度拈出两处说说。
  其一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似纯在写景,写自然界的梅落如雪之物状。可细味此二句,却感到一个“痴”字,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并逐渐弥漫全词,而抒情主人公正伫立于斯。“砌下”“还满”写出了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出词人无限怜惜伤悼的情怀,这里既有对落花的怜惜之意,又有对生命的伤悼之情。“如雪”二字写出了那份纯净和无瑕,整个画面空灵脱俗,毫无沾滞,意境清冷静寂,“乱”字又与“柔肠断”呼应,这便形成了意象的构建——字字写物,字字写实;却字字写人,字字写意。将意与象离析又重合,形成了象外之意,从而使全词氤氲起别样的情韵。
  其二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无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可感。此处的春草,既可是词人眼前的实景:愁恨齐涌心上之时,正是草色无边,一碧无情之景笼于目前!又可是离恨的象征,忧愁本是不可名状的无形之物,却借春草之葳蕤延展,写愁思的广阔之际。此处的春草既是景象,又是喻象,渗透了作者情志,还是心象。这种奇特的意象由于作者赋予深情,自然产生出情与景合,思与境偕的艺术效果,这样的例子在古诗文中俯拾皆是。譬如《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中“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别赋》中“闺中风暖,陌上草薰”,唐诗中“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皆是描摹春草以抒心曲,为情设景,又在体物吟咏间,因景生情,从而情景合一,交融无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1
辛弃疾的《清平乐》,描写的是村居繁忙而又快乐的生活劳动场景,虽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农家生活并不宽裕,连非劳动力的小孩也要帮忙干家务,但一家人还是非常团结,孩子也很乖巧,不嫌辛苦,努力进行生产劳动。相比之下,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寻欢作乐,不思收复中原,不念民间疾苦(给金人的岁贡都是从民脂民膏上榨取的),作者对这种现象是深恶痛绝的,但自己又不被重用,无法为国家收复失地效力,况且年事渐高(可怜白发生),壮志未酬,实在为平生憾事。
清平乐·村居
宋代-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