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祖刘裕和宋太祖赵匡胤对待前朝禅位的皇帝怎么不一样 一个杀掉 一个优待

420年司马德文正式禅位于宋 宋王刘裕受禅称帝 建立大宋帝国 改元永初 废司马德文为零陵王 次年刘裕派人闷死司马德文
960年大周皇帝柴宗训禅位于赵匡胤 赵匡胤即皇帝位 定国号为宋 改元为建隆 封柴宗训为郑王 优待周朝皇室

其实新朝皇帝对待前朝逊位皇帝的态度,主要是看新皇帝对于老皇帝是否造成威胁以及威胁的程度来定的。如果新皇帝自信满满,不担心有人借老皇帝生事,则可以留其性命,否则则可能会找借口杀死。所以新皇帝的性格、他对时局以及对下属忠诚度的判断、以及老皇帝的才能判断决定他如何对待老皇帝。

中国历史上新朝皇帝不杀老皇帝的例子也很多,比如三国时曹魏替汉后就一直没杀汉献帝,就因为曹丕对政权把控很有自信,而汉献帝无力影响其地位也已经相当明确了。

我们来看看刘裕当皇帝前的时代,当时东晋在南方已经存在了很久,而且东晋历史上多次出现强力军阀夺取中央政权实权的事例,刘裕本人也是这样夺权的,所以刘裕最怕的就是再来一个强力军阀利用各地对东晋王朝的忠诚造反,且他本人也经历过下属的背叛。看看刘裕在夺位前都做了什么吧:412年他讨灭卫将军、荆州刺史刘毅,并借机杀尚书仆射谢混。413年他杀对己有异心的豫州刺史诸葛长民,这都是在削除有能力反抗自己的外地方军阀,415年他讨伐了司马氏在外掌兵权的平西将军司马休之,司马休之被迫北逃至北魏。有了这些刘裕才放心在420年替晋登帝位。但刘裕的儿子能力并不强,422年刘裕自己也死了,他于死前一年杀死35岁正当壮年的司马德文,其实也不排除是为即位时才17岁的宋少帝刘义符的政权保驾护航的举措。

再看赵匡胤,他上位本身就是因为得到军队和各镇支持才做到的,五代的历史证明,其实前朝皇帝并非最大威胁,反倒是自己手下的众多节度使才是真正威胁皇帝地位的祸根,所以他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从此“节度使”的风光不再了。但是从宋朝对武将的控制政策来看,宋朝皇帝始终是将割据军阀作为最大的威胁,而不是名义上的帝位继承人。赵匡胤当皇帝时才34岁,当了16年皇帝,他50岁死其实很被怀疑是被赵匡义谋杀,总之这种死法不是赵匡胤本人计划中的事件,所以他对后事的安排应该说并无充分准备,如果说他没有充分考虑是否要处理掉柴氏也是合理的。可以说,赵氏对五代更替的亲身经历、赵氏政权的稳固以及赵匡胤的暴毙都成为保住了柴氏一族的命的重要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4
后周的周世宗也就是柴宗训的老子,治理有方,声势很隆,算得上一代明君,若非柴宗训年幼,赵匡胤是没有那么容易黄袍加身的,所以,赵匡胤篡位如果杀柴宗训会导致后周政权动荡,而予以厚待,则会直接承接后周的良好根基
另外,赵匡胤本人倒也大度,十分开明,戎马一生,周世宗对他很有知遇之恩,若杀了柴宗训难免落人话柄;而且,他篡位的方式也并非武力夺权,而是各武将拥立,“被迫黄袍加身”,既然已经演了这出戏,自然要做全套的,就继续演下去——自己并非存有野心,实在是诸位武将恐皇帝年幼,政局难稳,而拥立自己以稳固后周政权的,柴宗训也是以贤德之才禅让的皇位,所以,这出戏里,要是杀了柴宗训那就演不下去了
而其他几位被迫禅位的皇帝大多没有什么声望,或者篡位者武力篡权

额,偷了下懒,这是我以前回答同样问题时的答案,完全涌过来也没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主要就是一般禅位者都是皇权衰微而导致的,为后周柴宗训只是年幼,无法掌控大局,但整个后周,皇权还是很有影响的,此外赵匡胤的个人因素也像我在前文提及的

追问

那刘裕为什么要杀司马德文呢

追答

还是那句话,皇权衰微,无需顾忌,斩草除根
毕竟司马氏的两晋政治腐败,混乱不堪,没有太大的政治声望,不说远的,就说司马文德的那近几十年,东晋已经混乱不堪,皇权早就只是一顶帽子而没有丝毫威严,所以,杀了只是斩草除根,不用顾忌太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