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不进行控制测试,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

如题所述

审计人员不可以不进行控制测试,而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程序。因为实质性测试是在控制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

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这与“了解内部控制”不同。在了解内部控制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时,只需要确定某项控制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是否正在使用。

实质性测试是审计实施阶段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实质性测试的目的是为取得审计人员赖以作出审计结论的足够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通常采用抽样方式进行,其抽样的规模需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符合性测试的结果来确定。

扩展资料:

实质性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检查(核对)文件:核对相关文件和记录,由于它们的性质及来源不同,其提供证据的可靠程度也不同。原则上来自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文件和记录一般比那些来自被审计单位内部的文件和记录更为可信、可靠。

2、检查资产:实务检查是核实资产在某一时点的存在和所有权的一种方式,但是,能获得其他有关所有权的证据或确认也很重要。

3、直接函证:来自第三方的书面确认往往更能有力地证实交易或余额的有效性,而且获取这些证据的成本相对低一些。

4、重新计算:检查帐户余额时,经常包括核对的计算或计算的精确性,因此,了解计算原理以及检查基本假设条件同样重要。如果调整项目没有得到充分解释和事后监督,那么所有的调整将变得没有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控制测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质性测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符合性测试,而直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1)相关内控不存在(2)虽存在,但未有效运行(3)符合性测试的工作量可能大于进行符合性测试所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19
被审计单位过小,进行控制测试成本高于直接进入实质性测试时,或者审计人员拟完全不信任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时。
要不是单位小,进行控制测试不划算,还不如直接实质性测试。要不就是怀疑单位的内控根本不顶用,测试也是白搭,直接上实质性测试。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