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梁题刻的现状

如题所述

随着一座高科技“水下宫殿”落成,题刻获得了最好的保护
重庆涪陵城北的长江江心处的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白鹤梁。石梁之上,千百年来累积了100多段珍贵题刻,包括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元符庚辰涪翁来”。 由于三峡工程,白鹤梁题刻永沉江底。但是,前不久以石梁题刻为核心的水下博物馆的建立,却使得这片“水下碑林”从此安身无虞。 白鹤梁长年淹没于长江水下,三峡工程未蓄水前,仅在每年冬春交替的枯水期露出江面。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去,故尔得名“白鹤梁”。
自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起,古代劳动人民就在白鹤梁上刻石鱼作水标,以此记录枯水变化,预卜农业丰歉,为研究长江水文、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极好的实物佐证。也因此,白鹤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古人有“石鱼出水兆丰年”之说,据推测,正是这些石鱼引来了众多题刻者。历朝历代的书法名家、文人墨客、地方官吏在此怀古颂今、记事言情,日积月累就留下了这块国宝。白鹤梁题刻区长约220米、宽约15米。千年积累题刻174段,现存165段,共约万余字,其中以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大诗人黄庭坚“元符庚辰涪翁来”的题刻最为珍贵,清代著名文学家王仕祯也留下了珍贵的手笔。 三峡工程开工后,如何保护有1200多年历史的白鹤梁题刻,成为文物部门紧迫的任务之一。2001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教授葛修润提出“无压容器”保护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被正式确定为白鹤梁题刻的保护方案。2003年2月,葛修润为白鹤梁量身定做的“水下宫殿”破土动工。
“无压容器”是整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核心。这个水下保护体为椭圆形平面的单跨拱形壳体结构,壳体结构覆盖“白鹤梁题刻”,通过过滤壳内置换源自长江的清水,再配以强大的光源,能满足参观者清晰观赏石刻的要求。“无压容器”的原理是,以容器将白鹤梁罩住,容器内的水与容器外的长江水连通,造成内外水压一致。由于内外压力可以相互抵消,“水下宫殿”内部也就相当于没有了压力。此外,壳体还将保护题刻不受泥沙淤积和冲淘破坏。
葛修润院士说,白鹤梁题刻之所以保护得非常好,靠的就是水。正因为题刻常年在水下,才会保存比较完整。反之,如果把白鹤梁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被风化。所以,保留原环境是最好的保护方法,使用的正是原质的长江水。 葛修润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电话采访时透露,水下博物馆工程曾因资金问题被迫停工两年多,加上三峡水库提前蓄水,使得工程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涪陵区博物馆馆长黄德建介绍,在2001年无压容器方案确定前,文物保护部门认为已经没有办法保留白鹤梁题刻。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题刻原貌,当地博物馆和文物管理所开始给白鹤梁题刻准备“后事”。他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白鹤梁上风餐露宿,将上面的题刻全部用硅胶翻成反模。这样,即使白鹤梁题刻永沉水下,这些反模也可以被处理成正模,供人观赏。 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博物馆的建成,使得原来只能在枯水季现身的白鹤梁,有望常年可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