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六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六回读后感

位粉丝
《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这回讲的是董卓因为吕布战败,于是迁都长安,在洛阳大肆屠戮,孙坚救了宫阙之火,无意间发现了玉玺,于是拿着玉玺背约回江东去了,而袁绍等人不肯追袭害的曹操战败。于是众诸侯散伙。
读过这回,最大的感受就是董卓之残,孙坚之精,曹操之专断,袁绍之无谋。董卓在临走时还不忘抄了洛阳富户的家,卷了钱财去了长安。孙坚、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结义时信誓旦旦,结果各自居心叵测,先是孙坚背约,然后曹操独断专行,袁绍等无谋,放任董卓,从而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剿贼计划成为泡影,也为后来群雄并立奠定了基础,这也标志着大汉王朝的摇摇欲坠,汉献帝空有帝名,而权力在于董卓,十八路诸侯名为就应,其实各自心怀鬼胎,各为私利。这也就标明着《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已经从东汉的末年王朝故事过渡到了早期的群雄割据故事,后来的吕布之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赵云之死、刘禅之降分别标志着群雄割据晚期的开始、群雄割据的结束、三足鼎立的开始、三国末期的开始和三足鼎立的结束,可以说第六回便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是东汉末年,从这以后,主角不再是汉献帝,而是以袁绍、曹操为主的割据势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4
《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这回讲的是董卓因为吕布战败,于是迁都长安,在洛阳大肆屠戮,孙坚救了宫阙之火,无意间发现了玉玺,于是拿着玉玺背约回江东去了,而袁绍等人不肯追袭害的曹操战败。于是众诸侯散伙。
读过这回,最大的感受就是董卓之残,孙坚之精,曹操之专断,袁绍之无谋。董卓在临走时还不忘抄了洛阳富户的家,卷了钱财去了长安。孙坚、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结义时信誓旦旦,结果各自居心叵测,先是孙坚背约,然后曹操独断专行,袁绍等无谋,放任董卓,从而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剿贼计划成为泡影,也为后来群雄并立奠定了基础,这也标志着大汉王朝的摇摇欲坠,汉献帝空有帝名,而权力在于董卓,十八路诸侯名为就应,其实各自心怀鬼胎,各为私利。这也就标明着《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已经从东汉的末年王朝故事过渡到了早期的群雄割据故事,后来的吕布之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赵云之死、刘禅之降分别标志着群雄割据晚期的开始、群雄割据的结束、三足鼎立的开始、三国末期的开始和三足鼎立的结束,可以说第六回便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是东汉末年,从这以后,主角不再是汉献帝,而是以袁绍、曹操为主的割据势力。
第2个回答  2022-02-09
《三国演义》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这回讲的是董卓因为吕布战败,于是迁都长安,在洛阳大肆屠戮,孙坚救了宫阙之火,无意间发现了玉玺,于是拿着玉玺背约回江东去了,而袁绍等人不肯追袭害的曹操战败。于是众诸侯散伙。
读过这回,最大的感受就是董卓之残,孙坚之精,曹操之专断,袁绍之无谋。董卓在临走时还不忘抄了洛阳富户的家,卷了钱财去了长安。孙坚、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结义时信誓旦旦,结果各自居心叵测,先是孙坚背约,然后曹操独断专行,袁绍等无谋,放任董卓,从而导致一场轰轰烈烈的剿贼计划成为泡影,也为后来群雄并立奠定了基础,这也标志着大汉王朝的摇摇欲坠,汉献帝空有帝名,而权力在于董卓,十八路诸侯名为就应,其实各自心怀鬼胎,各为私利。这也就标明着《三国演义》这部著作已经从东汉的末年王朝故事过渡到了早期的群雄割据故事,后来的吕布之死、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赵云之死、刘禅之降分别标志着群雄割据晚期的开始、群雄割据的结束、三足鼎立的开始、三国末期的开始和三足鼎立的结束,可以说第六回便是一个分水岭,以前的是东汉末年,从这以后,主角不再是汉献帝,而是以袁绍、曹操为主的割据势力。
第3个回答  2021-02-09
是三国演义的阅读感受不是作文
第4个回答  2018-04-02
布吉岛
,,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