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驯化的鸬鹚能用来捕鱼

如题所述

由于这种鸟十分容易驯化,所以在中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汉代的《尔雅》及东汉杨孚撰写的《异物志》,均载有鸬鹚能入深水捕鱼,湖沼近旁之居民多养之捕鱼。

驯养鸬鹚的方法是把鸬鹚捉到后,饲养几天,让它驯服。训练的时候,先用很长的绳子缚住鸬鹚的脚,绳的另一端缚在河港的岸边。就这样把它赶到水里,叫它入水捕鱼。等到捉到了鱼,训练的人,口里发出特别的叫声,将鸬鹚叫回岸上来,再用小鱼喂给它吃。吃过以后,再赶到水里去捉鱼。

这样天天训练,大约经过一个月,便可用一只小船,让鸬鹚站在两边船弦上,再把船摇到一定的地方,把它赶下水去捉鱼。先把脚上所缚的绳子解掉,再在头颈上套上一个环子使鸬鹚的项颈,只能吞下小鱼,不能吞下比较大的鱼。大鸬鹚驯服以后,小鸬鹚就可以跟着大鸬鹚学习。

鸬鹚嗜吃鱼类,对养鱼业有害,故现在已不养它捕鱼。在鱼池更禁止养鸬鹚。但在一些河网地区,由于河面狭窄,不便于实行大规模捕捞作业时,多养鸬鹚帮助捕捉鱼类。一只鸬鹚每天能捕鱼10公斤左右。据渔家估算,一只鸬鹚每只每天只吃1斤半的鱼苗,然而它捕获的鲜鱼,却远远超过它们的消费量。所以渔民对鸬鹚就好像农民对耕牛那样爱护,把它称作“渔家宝”。

扩展资料:

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有1属39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温热带水域为多。

参考资料:鸬鹚——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04

鸬鹚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也常低飞,掠过水面。飞时颈和脚均伸直。夏季在近水的岩崖或高树上,或沼泽低地的矮树上营巢。性不甚畏人。常在海边、湖滨、淡水中间活动。栖止时,在石头或树桩上久立不动。飞行力很强。除迁徙时期外,一般不离开水域。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鸬鹚在捕猎的时候,脑袋扎在水里追踪猎物。鸬鹚的翅膀已经进化到可以帮助划水。

在中国很多地方,人们称鸬鹚为乌鬼,以形容这种鸟不像鲣鸟那样傻,而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在中国,很早就有人开始驯养鸬鹚,并用它们捕鱼。

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由于带着脖套,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扩展资料

鸬鹚(学名:Phalacrocorax):有1属39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广布于全世界的海洋和内陆水域,以温热带水域为多。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鸬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1

由于这种鸟十分容易驯化,所以在中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鸬鹚是一种水鸟,全身羽毛黑色,并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有点像 乌鸦,所以被人称做水老鸦、鱼老鸦、鱼鹰。

扩展资料:

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4
由于这种鸟十分容易驯化,所以在中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鸬鹚是一种水鸟,全身羽毛黑色,并带有蓝绿色的金属光泽,有点像
乌鸦,所以被人称做水老鸦、鱼老鸦、鱼鹰。
扩展资料:
在南方水乡,渔民外出捕鱼时常带上驯化好的鸬鹚。鸬鹚整齐地站在船头,各自脖子上都被戴上一个脖套。当渔民发现鱼时,他们一声哨响,鸬鹚便纷纷跃入水中捕鱼。鸬鹚捕到鱼却无法吞咽下去,它们只好叼着鱼返回船边。主人把鱼夺下后,鸬鹚又再次下潜去捕鱼。在遇到大鱼时,几只鸬鹚会合力捕捉。它们有的啄鱼眼,有的咬鱼尾、有的叼鱼鳍,配合得非常默契。待捕鱼结束后,主人摘下鸬鹚的脖套,把准备好的小鱼赏给它们吃。这种捕鱼方式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鸬鹚
第4个回答  2012-10-14
把野生鸬鹚加以驯化,用来捕鱼,以中国为最早。由于这种鸟十分容易驯化,所以在中国南方渔户多驯养此鸟,驱使捕鱼。汉代的《尔雅》及东汉杨孚撰写的《异物志》,均载有鸬鹚能入深水捕鱼,湖沼近旁之居民多养之捕鱼。又据《古农书简介》所载:“驯养鸬鹚捕鱼,大概起源于秦岭以南河源地区。三国以后,开始推广。”这要比日本公元5世纪始用鸬鹚捕鱼的记载要早得多。据《随书?倭国传》所载:“倭国土地膏腴,水多陆少,以小环挂鸬鹚项,令入水捕鱼,日得百余头。”说明鸬鹚的驯养在日本也是较早的。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中有:“家家养乌鬼(鸬鹚的别名),顿顿食黄鱼。”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描述了饲养鸬鹚的盛况。驯养鸬鹚的方法是把鸬鹚捉到后,饲养几天,让它驯服。训练的时候,先用很长的绳子缚住鸬鹚的脚,绳的另一端缚在河港的岸边。就这样把它赶到水里,叫它入水捕鱼。等到捉到了鱼,训练的人,口里发出特别的叫声,将鸬鹚叫回岸上来,再用小鱼喂给它吃。吃过以后,再赶到水里去捉鱼。这样天天训练,大约经过一个月,便可用一只小船,让鸬鹚站在两边船弦上,再把船摇到一定的地方,把它赶下水去捉鱼。先把脚上所缚的绳子解掉,再在头颈上套上一个环子使鸬鹚的项颈,只能吞下小鱼,不能吞下比较大的鱼。大鸬鹚驯服以后,小鸬鹚就可以跟着大鸬鹚学习。鸬鹚嗜吃鱼类,对养鱼业有害,故现在已不养它捕鱼。在鱼池更禁止养鸬鹚。但在一些河网地区,由于河面狭窄,不便于实行大规模捕捞作业时,多养鸬鹚帮助捕捉鱼类。一只鸬鹚每天能捕鱼10公斤左右。据渔家估算,一只鸬鹚每只每天只吃1斤半的鱼苗,然而它捕获的鲜鱼,却远远超过它们的消费量。所以渔民对鸬鹚就好像农民对耕牛那样爱护,把它称作“渔家宝”。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