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所谓的“合辙押韵”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说的所谓的“合辙押韵”到底是那几个字的音押韵? “合辙押韵”的规则是什么?(就是说怎么组合读音就是押韵的) 平仄又是怎么一回事? 参照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帮我解答一下吧。谢谢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合辙押韵指的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前车后辙,顺口、听着舒服,富有音乐性的诗词,诸如对联,歌词、唱词、对白等。合辙,跟押韵的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先说合辙——“辙”,在生活中是指车轮碾过的痕迹,叫车辙。合辙,说白点,就是后面的车轮子要走在前面的车辙里,不能跑偏。而在诗词中的所谓“辙”,则是指“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

再说押韵, 韵,就是和谐而有节奏的音乐或念白。说到人,文人雅士往往被称为有风度,风致,情趣,韵味儿十足,等等。而说到诗文, 就是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的句尾,即:每一个句子的最后那个字。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的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一首诗,后句要跟着前句的辙;每句最后一字,要押得住上句最后那个字的韵。律诗是一韵到底的,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古体诗固然可以一韵到底,

但也有例外,根据诗词的内容,为着叙事的方便,也可以换韵,而且可以换几次韵。例如著名的《长恨歌》。合辙押韵,前呼后应,是诗词最大的语言特点之一。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正因为此,诸如《将进酒》《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等脍炙人口的诗篇才能得以口口相颂,流传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3
旧体诗讲究既要合辙,又要押韵。
合辙是指平仄,七言绝句 [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五言绝句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现代诗不太讲平仄,但韵还是要压的。
就是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音相同
如 床前明月光 GUANG 低头思故乡 XIANG 都是押ANG韵。
押古韵,可能有一定困难。如果你想押新韵的话,那就用《诗韵新编》,即是十三辙韵,是根据现代语音编的韵书,比较容易。但现在写旧体诗的话一般还是用平水韵。 以《笠翁对韵》里面的为例吧: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里的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是韵,这是学习声律的必备。

说《笠翁对韵》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你百度一下《声律启蒙》就会有的,一样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23
十三辙韵母表(十三个韵母)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合辙押韵
拼音:hé zhé yā yùn
解释:形容非常押韵。
在萧乾的《吆喝》一文中提到--"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第3个回答  2012-05-09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第4个回答  2012-05-09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首诗是七绝平声韵。四声音阶,一般前二声字为平,后二声字为仄。平仄相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