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读过的诗词,隔了许久才明白它的深意?

如题所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其实是我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听说过的,而且是出自于一首诗之中,不过具体是哪一首诗,我现在也不是记得特别清楚的,但是这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特别深的,当我小时候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不以为然,一直都不懂得他背后的深意,但是等我慢慢变大的时候,我才越发的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这句话所说的内容是非常残酷的,少壮不努力我们可以想一下,有多少人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一直努力的,而且还要在这个时代上来说,因为以前的时代就算努力作用也没有特别大,因为那个时候教育制度还不普及。

但是从现在情况上来看,教育已经大范围的普及了,我们每个人都有接受被教育的权利。在这个班级的课堂之中,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还是不管你家里有多穷,家里有多少钱,在这个课堂中你都是这个班级的一部分。所有的东西都是看最后的一纸成绩,这其实也是给了我们这些普通人一些逆袭的机会,但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在那个年龄就明白这种东西呢?大部分人都还是在玩和娱乐之中,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学习,就连我也是一样的,当时我的父母就跟我说过这句话。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看到他们落寞的眼神,其实我并不是特别懂,于是就抛之脑后了,可是等我到了大学的时候,我才明白这几个字的重要性,我也才真正的了解这个诗词的背后意义。但是为时已晚,我不能再回到过去了,我只能顺应着我自己的步伐而前进,给我带来的就是无尽的后悔。这种深意的理解真的是非常的残酷而又无比的真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诗词的豪迈与苏轼相当,并称为苏辛。辛弃疾出生在金国,但他心中始终想着收复河山,消灭金国的火焰在心中从来没有熄灭过。64岁的他再次被南宋朝廷起用,任命为镇江知府。一次,他登临北固亭,写下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可以说是句句都是名句。比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名词成为了很多地区高中语文课本的必读科目,很多学生都对其原文背倒背如流,但是对其意思并没有充分的理解。很多人都是在十几年之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中,蓦然回首这一首词的深刻含义才慢慢浮现出来。辛弃疾其本人的诗词非常难懂,因为他经常用典故。其中我认为最有深意的一句便是本词的倒数第2句。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字面意思是指当时北方汉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沦为北魏创立者鲜卑人的地盘,佛狸祠是统一北方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宗祠,谁曾想,过了几十年后,曾沦为被压迫民族的汉族民众纷纷跑到佛狸祠去烧香祈祷,要知道拓跋焘可曾是到处屠杀汉人的刽子手。

 

借古讽今,国仇家恨全部抛之脑后,这是辛弃疾最担心南宋人民的事情。辛弃疾作为归正人的身份,在南宋朝廷中饱受歧视,不受重用,几经排挤,再加上他一直给南宋皇帝上书,要收复北方失地,不断北伐成了他的口头禅,此举跟南宋朝廷议和的调子相违背,导致辛弃疾壮志难酬,意气难平。

 

学了更多的历史后,更能了解这句词的深意,比如说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导致台湾自此脱离祖国,数百万台湾同胞处于日本人的淫威之下,亡国奴的生活度过了半个世纪。1932年,在日本人扶持下的溥仪在满洲国建立,成为了日本的傀儡政权,日本人在我东北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力图从思想上泯灭我东别人民的反抗斗志和意念。还好,无论是日本人统治了半个世纪的台湾人民还是被日本人统治了13年的东北人民都没有走上祭拜佛狸祠的可悲道路。辛弃疾的这首忧国忧民的词,不仅在当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乃至在千百年以后对国人的爱国精神的培养仍然是一种激发。

第2个回答  2021-03-15
我自己读过的一句诗词就是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前感觉不到这句话精髓,现在慢慢长大了,出来工作了,离开了养育自己的家乡,离开了从小长到大家乡,去到陌生的地方,每逢过节都非常想念家里的风俗家里的亲人。
第3个回答  2021-03-1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话是出于苏轼对作人生的感悟,在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才明白它的道理。
第4个回答  2021-03-1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所有离开家外出打工的人们,在过佳节时也是都会想起家里面的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