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欧封建时代会出现神权高于王权的情况?

如题所述

中国与欧洲相比,中国人(主要指汉民族)宗教观念淡薄,宗教和寺庙的影响力小,封建王权高于神权。西欧中世纪社会则教会、教皇的影响力巨大,神权高于王权。

中国人对待鬼神、风水、祖宗阴灵等都持一种半信半疑态度。“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是中国人的典型的宗教观。似乎敬仰鬼神,但又不想亲近之——“敬鬼神而远之”(孔子语),是大多数中国人对待鬼神的真实作法。于是也就有了“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事儿。

中国人信奉宗教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佛教本是戒欲的,但中国佛寺高悬“有求必应”,诱发人欲。“有求必应”不是佛的承诺,是寺庙的宣传,是拜佛者的期盼,是佛教进入东土后蒙上的中国特色。基督教教义要求信徒做好事不图回报,但是中国人即使跪拜神灵也要提出种种请求,带有讨价还价的味道:假如你能保佑我如何如何,我给你献上什么什么。求神拜佛以财物相诱,“以凡人之心,度神灵之腹”,把神灵世俗化,反映出中国人并不把神看得十分圣洁高尚,也透示出他们对神不很崇敬、虔诚的心底秘密。欧洲人,他们的祈祷仪式,礼拜和忏悔,反映出他们对宗教的痴迷,对上帝的敬畏,说明他们远比中国人更加真诚地信仰宗教。

中国封建社会王权高于神权的现实。中国皇帝登基要举行祭天大礼,但从不要宗教领袖给加冕。欧洲中世纪的国王却接受教皇加冕。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要当“皇帝”,也准备了教皇加冕仪式。尽管在最后,他从教皇手中夺过王冠,自己戴上。

中国封建时代王权高于神权,欧洲中世纪神权高于王权,也与当时中国封建国家强大,欧洲封建国家弱小有关。王权衰弱,神权就强大。从电视剧《亚瑟王》看到,中世纪的英国宫廷低矮狭小,陈设简单,国王、王后、臣子衣着简朴。反映了当时西欧国家确实生产力低下,王朝力量弱小。西欧中世纪社会中不乏国王因经济拮据而向封建领主、贵族借贷的事,中国则不见类似记载。欧洲国家一般很小,有点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候列国。小国寡民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封建王朝,难以树立起国君至高无上,压倒神权的统治权威和社会心理。宗教观念却不囿于国家之分,它越过时空,世代相传,遍及全欧洲,形成比一国国王大得多的权威和影响力,于是有神权高于王权的现象。中国地域辽阔,一国疆域相当于全欧洲之大。封建王朝繁盛,皇帝拥有广大的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必然影响大、权威重。从周朝以来,民众就对天子、帝王怀有根深蒂固的敬畏心理。对大多数国民来说,帝王是一个遥远的、陌生的,甚至神化了的概念,而不是具象的人物。帝王深居简出,幽处深宫;加上国土广大,人口众多,致使几乎百分之百的国民终其一生也不能看到帝王,增加了神秘感。统治者还有意制造封建帝王迷信(“天的儿子”),也强化了对皇权的崇拜。而在狭小国土上活动的小国君主却肯定有较多被民众窥视、知情的机会,神秘的外衣难以久披。正是在欧洲产生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而在中国,却无论如何不会产生这样的文艺作品。“皇帝的新衣”肯定大大损害了皇帝的权威;而根本无缘看到皇帝的中国老百姓,则无论皇帝多么愚蠢、颟顸、猥琐、荒唐,也仍然敬畏他。

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封建国家广大、强盛,是中国人宗教观念淡漠,封建皇权高于神权的基本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因为没有像儒家这样的维护军权的思想出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