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有哪些消费陷阱或黑心商家应该上315?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7
以3类消费陷阱为例,为消费者支招,告诉大家如何提前识别潜在的消费风险。

避开直播购物的李鬼难题,“知识产权”查一查

互联网高度发展,使直播电商占据互动性高、价格低廉的天时地利,成为消费者网络购物的重要方式之一。

直播电商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因主播进入门槛低,商品、供应链审核机制有待完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时有发生。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900余家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注册时间上看主要成立于2016~2019年,其中,19.3%的相关企业曾出现经营异常,4.3%的相关企业曾遭到行政处罚。

根据公开报道,直播卖货存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以假乱真等消费侵权乱象,白酒、黄金、奢侈品、保健品等贵重商品相关问题尤甚。

杭州李女士通过直播购买了某知名黄金品牌首饰,开发票时才发现“李鬼”嫌疑。在天眼查App搜索公司名称,她发现这条项链的品牌在几年前就身陷商标权纠纷案件。

专家表示,国家近年来出台了多个知识产权相关的重磅文件,企业的知产维权案例也不断增多。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妨留个心眼,用天眼查“知识产权”功能辨别企业是否拥有商标著作权,看清山寨商品风险。

拒绝“毁容”!如何挑选正规医美机构?

随着颜值经济的兴起,医疗美容行业日益火爆。然而,这样一个欣欣向荣、前途无限的产业背后,一些非法的私人“工作室”“美容院”招摇行骗,医疗事故也随之浮现。

想割双眼皮,却遭失败险失明;黑“工作室”偷偷摸摸,微整形险丢性命;女子贷款隆胸感染溃烂……新闻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医美行业鱼龙混杂,有待整改。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0万家医美相关企业,8.8%的医美相关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7,700余家曾遭到行政处罚,近400余家相关企业有严重违法行为。

据媒体报道,上海一名女子在一家美容机构做热门医美项目“热玛吉”后,脸部皮肤被烫伤惨遭毁容。有关部门调查后发现,该美容院产品设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三无产品”,操作人员更是简单培训就上岗。不少消费者仅仅因为对优惠活动心动,就成了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

想要变美更安心,一双火眼金睛最重要。在北京程女士看来,接受医美手术首选正规医院开设的整形美容科。假如在民营医美机构做日常护理,就要重点注意虚假宣传、违规经营两大问题。

想了解一家医美机构是否虚假宣传,在天眼查App输入机构名称,可查看该企业的成立时间、经营范围里是否包含医美相关业务、该企业目前是否处于存续状态等工商信息,迅速摸底基本情况,防止被骗。如果想判断是否有违规经营的潜在风险,可使用“天眼风险”功能,涵盖司法、经营、监管三大风险类型,按风险级别进行查看和判断。此外,天眼查广场的用户留言也可辅助判断医美机构是否靠谱。

教培机构现跑路风波,报班前先看“经营风险”

经历过火热发展的教培市场,如今处于机遇和风险并存期。一些经营不善的教培机构或停业或转型,更有甚者“卷钱跑路”,导致部分家长面临“退费难”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4.9%的在线教育企业曾产生过法律诉讼,其中,案由涉及“合同纠纷”的案件数量占比52.1%,10.6%的相关企业出现过经营异常。

今年2月,北京消费者投诉某国际早教机构突然闭店:“3033元购买24节课,春节后开课的第一周,店就关门了。”据了解,该早教机构对家长谎称商场消防检查暂停所有课程,实则门店已经拖欠租金数月,相关负责人无法联系。

随着市场渐趋成熟,2019到2021年三年间,在线教育行业对应的与消费者权益相关的行政处罚则逐年略微减少。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在线教育涉及行政处罚的企业占比仅3.7%。

尽管如此,有律师指出,教培、健身以及养生医美机构通常以预付卡形式吸收会员费,消费者在选择会员制收费类机构时,尤其应该注意擦亮双眼看清相关信息。用天眼查“经营风险”功能判断公司经营状态是否正常,假如存在经营纠纷、经营异常、行政处罚、疑似空壳等情况,则需慎重考虑。公平守正,安心消费。相比往年,今年央视315晚会主题更强调公正、合理、平等、安心。公平是守护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参与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

随着我国征信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数字征信时代,行业领先的天眼查正成为消费者解决信息不对称、防坑避险的首选平台。在此过程中,公开透明的征信信息也不断驱使商家提升守信意识,共同守护诚信经营的一方净土。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天眼查用户覆盖已超3亿。商业查询用户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2022年有望增至5.89亿人,市场前景广阔。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普罗大众通过天眼查查询各类商业信息,节省了搜集、筛选信息、甄别公司经营风险的时间和精力。有了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消费者才能更加安心、放心消费,市场也将更加充满活力。
第2个回答  2022-03-17
1、返券循环消费。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第3个回答  2022-03-17
现在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事件时有发生,此前有消费者曾在商场专柜购买一双鞋子,穿了一天后就出现了开裂,便怀疑买到了假货,于是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了商场和品牌,商场端称商品质量问题与品牌方协调,但是品牌方直接不予理睬,沟通无果之后消费者只能选择“算了”。
在营销促销的过程中,品牌通过广告、详情、评价等方式对其商品质量或服务内容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乱象时有发生
如今,扫码点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着电子类服务特有的便捷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侵权问题。例如,有些商家只提供扫码点餐不提供人工点餐,不仅对老人十分不友好,而且在扫码点餐的过程中,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引导消费者在页面中默认勾选用户协议,授权手机号、年龄、姓名等个人信息注册会员,如果不勾选授权,将不能进入下一步扫码点餐的操作页面。
在商业地产中,硬件配套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选择衡量购物中心的标准之一。聚焦西安这座热门的旅游城市来说,商场有无储物柜,服务台是否可以寄存行李,这些是外地消费者来西安游逛的重要标配。通过实地探盘我们发现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西安大悦城、西安skp的服务台均可以为外地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服务,其中西安skp十分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人员会根据消费者所在的楼层将寄存的行李送到游客手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便捷出行的需求。
第4个回答  2022-03-17
一、各种大数据杀熟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且每天都被坑好多钱的事情。去年底美团外卖因为被网友发现开了会员居然比不开会员配送费还贵,陷入了舆论之中。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点外卖同样地垫就是比身边朋友要贵的情况,当时就顺着思路找到一些常见杀熟的场景。

1.当初就是除了因为地理位置,APP甚至会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左:安卓;右:苹果

见招拆招:
学会货比三家!不要过分依赖某一款软件。现在市面上相似功能的软件非常多,新人福利和活动福利也各有千秋,A家不行换B家,B家不行换C家。有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在乎这一元两元,只是不喜欢被当作冤大头。

2.不同定位也经常出现在网购的时候,平台会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配送城市不同,商品折扣和价格也会存在差异

见招拆招:
我们的常住地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那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多平台比价。特别是消耗大的生活用品,一键搜索商品链接,就可以查看同款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还可查看这款商品在当前平台的价格是否值得入手。

图源慢慢买APP

3.而如果是真正的杀熟,那么他会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结果自然也就是老用户血亏)

一双鞋3种价格(图片来自某知乎用户)

见招拆招:
多搜索浏览低价商品,假装自己是个穷孩子。担心自己被认定为熟客将要被“杀”,可以选用“新账号”进行购买。(有钱任性的当我没说~)

另外还有本月初复旦大学教授的一项调研成了热议话题,他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结果确认存在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大数据杀熟”情况。

另外也有网友在实测时候,得到类似的结果。随着打车巨头开始垄断市场,网约车针对越来越难打也越来越贵,反正我现在用的基本都是那种一次性可以同时呼叫几乎所有品牌的平台,速度快价格也更加的清晰,直接“滴滴打车”还是太坑钱了。

韭菜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二、电商平台的虚假诱惑
随着网购平台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多,不少商家已经在过去开始使用各种陷阱让你往里跳。很多时候你并没有想好要不要下单,或者压根没来得及想,就已经被各种环环相扣的套路带去下单了。这里就拿套路最多的PDD来说。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砍价免费拿」的个操作。在早期的时候,PDD就是靠着这个病毒式的展开传播。各种邀请好友砍一刀的行为,真的很败坏人缘。

他一般进界面就跳出来红包让你抽,随便一抽居然是直接砍成。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三个小字「有机会」。当年兴致勃勃的去选择商品后,发现需要拉人头才能成功。甚至有的需要好几轮砍到0元,这个数量远远要超出你的预期。

摇现金的套路也是大同小异,打开先送你一个红包还告诉你说超过了98%的人,实际上大家都是这么多。看到还剩下1.89元,就诱惑你去分享来领钱。和砍价是一个道理,还给你有好友拼红包的按钮,等于让你免费帮忙分享平台进行宣传。

见招拆招: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些时候为了这个钱也不值得伤害曾经的友谊,而且大多数时候完全就是帮平台在推广。就算有限时限量的活动,往往也是引诱你消费,尽量保持理智是最好的办法。很多平台都已经有了这样的情况,希望315能够看到网友的呼声曝光整治这种操作。

三、新兴渠道对消费者的欺骗
由于今年疫情的缘故,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广告成为极为热门的销售方式。三四月开始很多直播就突然爆火,包括经历“真还传”的罗永浩老师也加入带货大军。当然它在产品质量和真伪上出的问题还算少,也对消费者的伤害较少。

但是在贵金属领域,简直就像是“旅游景点”一般。大把的“白菜价”黄金钻石充斥,并且还有“权威证书”的认证,然而这种东西基本都是假货,由于维权成本问题,基本消费者买了也没有办法最终追回损失。

与此同时之前曝光出的「艳域东方古装摄影”19.9元拍摄事件」在网上不断被发酵,成为典型的消费陷阱最后花了上万元。这类在短视频渠道看到的广告完全是没有可信度的,这种9.9等看着就明显是个坑,但如果没有经验的老人小孩还真就会相信。

见招拆招:
这种陷阱依旧是针对于对市场大致价位没有感知的用户,坑的都是些本身就不熟悉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是要常常把这种信息,像爸妈分享我们健康小常识一样,多多给他们也科普一下呀~
第5个回答  2022-03-17
1、返券循环消费。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