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有哪些消费陷阱或黑心商家应该上315?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3-17
“神药”的圈套
人们都希望有“包治百病”的“神药”。但现实是,那些“神药”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诈骗陷阱。
2017年9月19日,铜梁区公安局接到举报人电话,称其花两万元购买的“301牌参茸倍力胶囊”以及类似“药品”没有效用。
铜梁区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调查发现,该“药品”由广州万木春生物科技生物有限公司销售,其销售的301牌参茸倍力胶囊、熊胆粉、小球藻等18种产品均为保健食品,没有治病的功效。公司法定代表人苏绍亚等人,涉案金额达325万元,诈骗范围遍布全国28个省市。

2017年9月28日,铜梁区公安局将苏绍亚等17名涉案人员抓捕归案。
消费警示:消费者在购买药品和食品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楚药品和食品(含保健食品)。如果确因身体需要购买保健食品,那必须要认清蓝帽子专用标志。
重拳出击:1月8日,针对市场上保健产品的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乱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了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方案。
自“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共检查会销现场387次,涉及消费者7800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4件。通过整治,全市市场主体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明显提升,保健品违法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双合同”的糊涂账
对很多市民而言,买房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最近,张小姐就为此操碎了心。
“我房子是看好了,但是签合同的时候,销售人员给我说要签两份合同,一份是购房合同,一份是装修合同。”张小姐疑惑地说,买一套房,签两份合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更让张小姐不能接受的是,销售人员说必须先签“装修设计委托协议”,现场交3万元的设计费,不然就买不到这个房子。
大渡口区市场监管部门接到反映后,立即展开摸排调查。原来该楼盘所属房地产公司与甲公司签署了《分销代理销售合同》,为了利润最大化,甲公司又与乙公司合作,在房屋销售过程中,要求购房客户必须接受乙公司的装修设计服务。
截至调查之日,已经有数十户购房客户签订了《装修设计委托协议》,金额近200万元。
消费警示:“双合同”肯定不合法。其行为不但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一定要防范经营者利用合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电子秤的猫腻
2018年4月的一天,忠县某农贸市场,小谭和一家卤菜摊老板吵了起来。
原来,当天上午,小谭在这家卤菜摊买了两斤猪头肉,回家后,小谭的妻子用家里的电子秤称重,发现只有一斤八两。
协商不成,小谭找到忠县市场监管部门寻求帮助。
“小谭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那段时间,我们接到好几起消费者投诉商户、商贩使用电子秤作弊的问题。”忠县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称。
2018年5月,忠县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县9家集贸市场、1200多台电子计价秤进行突击检查,共发现作弊电子计价秤11台,当场扣押了这11台(作弊)电子计价秤,并对涉嫌利用计量器具作弊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消费警示:当消费者怀疑电子秤作弊时,首先可以看电子秤的铭牌,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子秤铭牌应包含厂名、厂址、合格证以及出厂编号;其次可以称一称,如提前秤一秤自己手机的重量,当怀疑商家秤不准时,称一下自己的手机,秤准不准一称便知;再次是按一按,当怀疑商家秤不准时,可以要求商家按一按电子秤上的价格键,如果重量发生变化,那肯定是作弊秤无疑了。
穿上马甲的传销
当前,网络传销已经成为传销的主要形式,具有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广、隐蔽性强、欺骗性大等特点,而且种类繁多,经常披着慈善、金融互助、虚拟货币、微商、消费返利、电子商务的外衣。江津区“水肤兰”系列产品的销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8年4月,江津区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称王某利用“水肤兰”系列产品,从事传销活动。
调查发现,该组织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搭建金字塔奖励机制,消费者购买1万元、2万元、4万元、8万元不等的产品,就能成为对应金额的会员,想回本赚钱,那就发展下线。
“我们第一时间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该组织的网站系统,并固定了电子证据。”江津区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分析,该组织的行销模式属于传销行为,依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其作出了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共计3000余万元的行政处罚。接下来该案将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个回答  2022-03-17
一、各种大数据杀熟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且每天都被坑好多钱的事情。去年底美团外卖因为被网友发现开了会员居然比不开会员配送费还贵,陷入了舆论之中。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点外卖同样地垫就是比身边朋友要贵的情况,当时就顺着思路找到一些常见杀熟的场景。

1.当初就是除了因为地理位置,APP甚至会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

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左:安卓;右:苹果

见招拆招:
学会货比三家!不要过分依赖某一款软件。现在市面上相似功能的软件非常多,新人福利和活动福利也各有千秋,A家不行换B家,B家不行换C家。有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在乎这一元两元,只是不喜欢被当作冤大头。

2.不同定位也经常出现在网购的时候,平台会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

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配送城市不同,商品折扣和价格也会存在差异

见招拆招:
我们的常住地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那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多平台比价。特别是消耗大的生活用品,一键搜索商品链接,就可以查看同款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还可查看这款商品在当前平台的价格是否值得入手。

图源慢慢买APP

3.而如果是真正的杀熟,那么他会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结果自然也就是老用户血亏)

一双鞋3种价格(图片来自某知乎用户)

见招拆招:
多搜索浏览低价商品,假装自己是个穷孩子。担心自己被认定为熟客将要被“杀”,可以选用“新账号”进行购买。(有钱任性的当我没说~)

另外还有本月初复旦大学教授的一项调研成了热议话题,他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结果确认存在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大数据杀熟”情况。

另外也有网友在实测时候,得到类似的结果。随着打车巨头开始垄断市场,网约车针对越来越难打也越来越贵,反正我现在用的基本都是那种一次性可以同时呼叫几乎所有品牌的平台,速度快价格也更加的清晰,直接“滴滴打车”还是太坑钱了。

韭菜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二、电商平台的虚假诱惑
随着网购平台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多,不少商家已经在过去开始使用各种陷阱让你往里跳。很多时候你并没有想好要不要下单,或者压根没来得及想,就已经被各种环环相扣的套路带去下单了。这里就拿套路最多的PDD来说。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砍价免费拿」的个操作。在早期的时候,PDD就是靠着这个病毒式的展开传播。各种邀请好友砍一刀的行为,真的很败坏人缘。

他一般进界面就跳出来红包让你抽,随便一抽居然是直接砍成。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三个小字「有机会」。当年兴致勃勃的去选择商品后,发现需要拉人头才能成功。甚至有的需要好几轮砍到0元,这个数量远远要超出你的预期。

摇现金的套路也是大同小异,打开先送你一个红包还告诉你说超过了98%的人,实际上大家都是这么多。看到还剩下1.89元,就诱惑你去分享来领钱。和砍价是一个道理,还给你有好友拼红包的按钮,等于让你免费帮忙分享平台进行宣传。

见招拆招: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些时候为了这个钱也不值得伤害曾经的友谊,而且大多数时候完全就是帮平台在推广。就算有限时限量的活动,往往也是引诱你消费,尽量保持理智是最好的办法。很多平台都已经有了这样的情况,希望315能够看到网友的呼声曝光整治这种操作。

三、新兴渠道对消费者的欺骗
由于今年疫情的缘故,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广告成为极为热门的销售方式。三四月开始很多直播就突然爆火,包括经历“真还传”的罗永浩老师也加入带货大军。当然它在产品质量和真伪上出的问题还算少,也对消费者的伤害较少。

但是在贵金属领域,简直就像是“旅游景点”一般。大把的“白菜价”黄金钻石充斥,并且还有“权威证书”的认证,然而这种东西基本都是假货,由于维权成本问题,基本消费者买了也没有办法最终追回损失。

与此同时之前曝光出的「艳域东方古装摄影”19.9元拍摄事件」在网上不断被发酵,成为典型的消费陷阱最后花了上万元。这类在短视频渠道看到的广告完全是没有可信度的,这种9.9等看着就明显是个坑,但如果没有经验的老人小孩还真就会相信。

见招拆招:
这种陷阱依旧是针对于对市场大致价位没有感知的用户,坑的都是些本身就不熟悉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是要常常把这种信息,像爸妈分享我们健康小常识一样,多多给他们也科普一下呀~
第3个回答  2022-03-17
1、返券循环消费。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3、所谓健康讲座。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
第4个回答  2022-03-17
1、返券循环消费。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3、所谓健康讲座。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
第5个回答  2022-03-17
1、返券循环消费。
返利促销可谓是现行的最大的消费陷阱,从表面上看,好像可以花一样的钱买更多的东西,但使用时却有诸多限制,结果往往是消费者不仅得不到便宜,反而因为要用完所得的返券而继续消费,最后花了更多的钱,掉进循环消费的陷阱。
2、先付款后发货。
先付款后发货这种方式,从理论上讲就是对消费者就是不利的。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变得强大和规范,能够保障支付的安全性。先付款,商家就掌握了主动权,没有了任何的行为约束,因此这种方式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购物,尤其是网上购物,货到付款才是商家有实力、有信誉的表现,才是最安全的支付方式。
3、所谓健康讲座。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某著名保健品公司,集合一部分老年人朋友举行所谓的健康知识讲座,为老年人免费体检,从而检查出“一身病”,并摸准老人病急投医、求医心切、识别能力差的心理,推荐各种“灵丹妙药”。然而这所谓的“灵丹妙药”却往往是小作坊产品,非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不靠谱,而且基本没什么疗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