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内阁大学士是五品,尚书是二品,怎么电视上尚书还给内阁的阁员行礼?

如题所述

内阁大学士源于洪武九年淘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九月,置四辅官,告太庙,以王本、杜佑、袭斅为春官,杜斅、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秋、冬官未设置。其位列公、侯、都督之下面,但不久便废除。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当时礼部尚书邵质为华盖殿大学士,检讨吴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宋讷为文渊阁大学士,典籍吴沉为东阁大学士。后来又设置文华殿大学士,由鲍恂、余诠、张长年担任,以辅导太子为正五品。
洪武二十八年敕谕群臣:"国家罢丞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当是以翰林、春坊官辅助皇帝参议奏章。大学士仅为顾问而已。建文年间,改大学士为学士。又改谨身殿为正心殿。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学士参议机务就此开始。但当时内阁大学士者皆是编撰、检讨、侍讲、侍读等清贵官,没有属僚,不兼任六部九卿官职。
但仁宗后以杨士奇、杨荣东宫旧臣,升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荣为太常卿兼谨身殿大学士,仁宗之后内阁大学士职渐崇重。其后杨士奇、杨荣皆迁尚书职,虽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特别是仁、宣朝后,大学士多为太子东宫时老师,即位后多加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的衔。景泰年间,王文始以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入内阁。此后,诰敕房、制敕房俱设中书舍人,六部承奉意旨,而内阁大学士权益重。嘉靖年间,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所以尚书会给内阁阁员行礼。

参考资料:明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6
明太祖废宰相制度集权于皇帝
内阁相当于皇帝秘书处,所以品级设置不高
内阁在明成祖以后,逐渐发展成了现今国务院一般的功能
内阁大学士就被人称为首辅,次辅,阁老
从这种称谓就能理解,首辅=第一人臣,首位辅助皇帝的人
内阁成员,一般都会有另一个兼职,如:非礼部尚书不能任首辅,也就是大学士不一定是礼部尚书,但首辅一定做过礼部尚书
还有非翰林不入阁,也就是不是科考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绝对不会被推选入阁
总的来说,明朝大学士是一个辅官名称,很抽象很崇高的地位
但后来因为官制的需要,逐渐演变成一种权力的象征
六部尚书向阁老行礼,这个是很正常的,因为人家无论权力和资历都在尚书之上,就像现在的部长肯定大不过副总理一样
第2个回答  2011-04-08
内阁阁员相当于总理,宰相一级,品级是一品,也可由各部尚书兼任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