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难一》的观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韩非子·难一》中“难”读音为:nàn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解释: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难”(nàn)是辩难,是韩非对前人成说的反驳,在文体上相当于今天的驳论文。本文分九章,首章从功利观点出发反对忠信崇尚诈伪;次章反对君主“以身为苦,以德化民,提倡以赏罚和处势治国;三章反对儒家靠推己及人之爱治国,提倡通过“庆赏信而刑罚必“,防止臣重擅主;四章反对孔子的礼,提倡不以礼之依违定是非,而以功罪定赏罚;   五章反对臣下极谏,明确君臣之间严格的等级关系;六章贬黜隐士,明确君主与在野的处士的等级关系;七章反对大臣之间分谤,强调依法而行;八章强调以势治国,尊主明法;卒章认为治国之忧不在于一用两用,而在于君主是否有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0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
1、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誉:夸耀。
4、曰:说,谈。
5、吾:我的。
6、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7、或:有人。
8、以:用。
9、子:您,对人的尊称。
10、何如:怎么样。
11、应:回答。
12、利:锋利,锐利。
13、其: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14、弗:不。弗能:不能。
15、之:语气助词。
16、鬻:(yù):卖。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一致,不能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4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以上是《难一》中的一文《自相矛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他刺破!”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什么都不能被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事必须实事求是,不要故意夸大。
第3个回答  2020-05-09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第4个回答  2020-07-27
作者是战国时期的什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