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其他介绍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3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这一句要理解清楚以下几点。
1.“自以为”:不要把“以为”视为一个动词而理解为“自己认为”。这里“以”是介词,“为”是动词,“以为”是“把……作为”之意。“自”是状语,“自”用作状语时在内容上有兼代宾语的作用。因此,“自以为"是“自己把自己作为”之意。下一分句的“为”,作“成为”讲。
2.后两个“以”都作“因”讲,介词“以”的宾语常常省略,这两个“以”都是“以(此)”、“因此”之意。
3.三个“病”都作“诟病”讲,是“指责”、“辱骂”之意,这个意思是与上一自然段“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一句的内容相承的。
“不以病乎”句,“病”用于被动意义,可译为“被辱骂”、“受到辱骂”。这句省主语“吾”。
“非独见病”句:主语也是“吾”,省去。“非独”是副词性结构,兼有关联作用,它与下分旬的“亦”相配合,表示除了所说的内容之外,还有进一层的意思。可译为“不但”、“不仅”。“见”是助动词,表被动。“见病”被辱骂。
整句译出来是:现在韩愈已经自己把自己作为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受到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
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
这一句要注意“何所”。“何所…”是表疑问的习惯格式。从语法结构来分析,它是疑问代词“何”与“所”字短语的结合,即“何——所·动”,意思是“什么是所……的”或“所……的是什么”。上句中“何所增加”,机械地对译,是“所增加的是什么。”不过,在翻译时,为了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可以灵活一点,译为:即使我敢当您的老师,又能给您增加些什么呢?(或: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于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何如也。
这一复句在语法结构上要注意两点。
1.第一层的前部分是一个单句,语法结构如以下表解:
2.第二层的后一分句,谓语是“观”,它的宾语由“子气色”和“诚好恶何如”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在结构上是并列的,从内容上看则有因果关系。“子气色”,意思是“您(看了我的文章后所流露的)神情态度”;“诚好(hào)恶(wù)何如”,意思是“(我的文章)究竟好坏怎样”。文章的好坏是从对方的神情态度上推知的,所以说两部分之间有因果联系。
整句直译出来是:您以前想要看的我的文章,已经全部拿来陈列给您了,(我)不是把它向您炫耀,只是姑且借以看看您(对我的文章所表露)的神情态度,从而看出(我的文章)究竟好坏如何。
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1.词语方面:
①“羽翼”:本是翅膀,这里作“辅助”、“维护”讲,是比喻义。禽鸟的翅膀有从两旁辅助、维护身体的作用,所以引申为动词,作如此解释。
②“旁推交通":“旁推”,广泛推求:旁,副词,表示行为的广度,可译为“广泛”。“交通”,互相贯通,亦即融会贯通。交,副词,互相。这里的“交通”和现代汉语里作为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的“交通”不同。
2.句式方面:
①这三句都是判断句,谓语都是“所以”组成的名词性短语,都表示“……方法(办法)”的意思:
②“以为之文”:“为之文”在语法上不能做出任何合乎规律的分析,应当作“以之为文”,“之”指代各家的创作经验。
这三句译出来是:
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助那道的方法。
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
这就是我(对各家著作)广泛推求、融会贯通,用他们的创作经验来写文章的办法。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1.词语方面:
“亟”:副词,有两种音义。①读jí,表动作的急促,时间的迅速,是“迫切”、“赶紧”、“迅速”等意思。②读qì表动作行为多次重复,是“屡次”、“经常”等意思。在本句中属第二种音义。
“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推广。
“得”:前一个“得”用为名词,是“有”的宾语,作“收获”讲。后一个“得”是动词,作谓语,意思是“有收获”。
“焉”:兼词,于是,从这中间。
“则”:连词,同上分句联系起来看,是“(不是)……就是……”的意思。
2.句式方面:
最后一分句中“又”、“何”(何必)、“以师”(用老师的名义)都是状语,“云”是谓语,作“称呼”讲。“尔”是宾语。尔,代词,这,指代两人共同探讨文章之道的关系。
整句直译出来是:如果您经常前来(共同探讨)、推广这种作文之道,您没从中有所获,就会我有收获,又何必用老师的名义来称呼这冲关系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